第463章 先斩后奏

第463章 先斩后奏

刘宣正色道:“臣认为缓解干旱,当有三点关键。”

赵何颔首,静等刘宣阐述。

赵胜的目光,也落在了刘宣的脸上,眼中带着浓浓的期待。赵国强,他这个丞相就有权威。赵国弱,他面上无光。

赵胜很关心旱情。

他的心中,不希望大旱影响赵国。

刘宣缓缓道:“第一,赵国边境戒严。”

“赵国举国大旱,虽然如今还只是初显迹象,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只要中途下雨,就会缓解旱情,危机自会解除。”

“可是,一旦持续大旱,国内会有动荡。”

“在赵国动荡时,赵国容易遭到攻打。”

“雪中送炭的人有,但少之又少,尤其在国家利益面前,更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是落井下石,巴不得从赵国身上剐一坨肉。”

“到时候,秦国、魏国、燕国等,或许会趁机而动。”

“所以,这必须防备。

刘宣缓缓说道:“微臣建议,将河间之地的赵奢调回,令赵何在赵国和燕国的边境驻扎,以防备燕国。”

“再调廉将军坐镇西北,戒备秦国。”

“大王坐镇邯郸,一旦魏国有变,可抽调精锐抵御。”

“如此一来,即使国内因为大旱而动荡,有三道防线在,赵国的边境无忧,赵国才能全力以赴的解决内患。否则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百姓受灾,赵国将腹背受敌。”

刘宣的语气中,有着浓浓的担忧。

赵国大旱,这样的天灾,不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换来雨水的。更多的,还需要人为的努力,要靠自身来缓解干旱。

只要熬过去了,便能松一口气。

赵何道:“第二呢?”

对于刘宣的第一条建议,他也有所考虑。

只是,还没有安排罢了。

刘宣正色道:“第二,开渠取水。”

“赵国各地陆续的遭遇干旱,丞相已经安排了下去。但取水的事情,需要因地制宜。譬如靠近黄河附近的,靠近河流附近的,尽量的开渠引水。”

“距离远的,往山势低洼的地区打井。”

“不论是打井后,亦或是开沟挖渠,对于水源都要严加控制。”

“干旱期间,水源紧缺,不可铺张浪费。”

刘宣郑重道:“关键的一点,在于水源的控制,必须加强调度,统筹安排,确保各郡各县都在有序的进行,确保妥善储水,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

“否则干旱真的来了,将避之不及。”

“只要各县各地多储水,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旱情。至于田间的作物,便没办法了。”

“粮食和人,只能先保住人。”

“其他的,后续再考虑。”

“田间的作物,也不能再用水灌溉。不能为了些许蝇头小利,而忽视大局,更不顾自己的性命。”

刘宣又阐述了一点,但也只是抛砖引玉,说了其中一些。

这是一个极为细致的事情。

要打井取水,要存储水源,说起来容易,但安排下去后,能否落到实处,却是极为难以预料的事情,这也是刘宣最担心的。

赵何颔首,道:“先生言之有理。”

赵胜也在听,也在思考。

刘宣继续道:“第三,防患于未然。”

“常言道,久旱必涝。一旦干旱过后,极为容易出现长时间的瓢泼大雨。如果田间的沟渠,山涧的水道没能疏通,很容易酿成水灾,以至于百姓再一次受灾。”

“接下来,还得在各地兴修水利,开沟起垄,令山涧、田间等能够流水通畅。尤其是干旱的出现,百姓会陷入困境。要开凿水渠等,官府可以以工代赈,借此让百姓度过难关。”

“除了久旱必涝,更有久旱生蝗的可能。”

“蝗虫在久旱的情况下,极易成灾。”

“目前来说,微臣也没有合适的办法,只能建议让百姓多养家禽。不过干旱初显,还未真正成型,暂时还没到必要时刻。但也需要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刘宣所能想到的,是他的眼界所及。

其他的,他无能为力。

毕竟,天灾难防。

刘宣继续道:“臣思虑不周之处,请大王见谅。”赵何听完,脸上露出喜色,夸赞道:“先生的三点,说得非常关键,尤其是第三点,更是重要。第一和第二,本王已经有所安排。但第三点,本王却疏漏了,忘记了大旱后的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早做打算,才能有所预防。只要安然度过了今年的旱灾,赵国无忧了。”

刘宣道:“大王仁德,上苍会庇佑赵国的。”

赵何想了想,郑重道:“本王会准备三牲,筑高台祭祀上苍,向上苍求雨,缓解赵国的干旱危机。”

刘宣道:“大王圣明。”

赵胜接过话,又继续道:“大王,刘相提及的第二点,是微臣已经安排下去的。但微臣细细思索后,觉得有些不妥。”

“事情安排了下去,贯彻得如何,无法知道。”

“甚至于,是否有官员阳奉阴违,或者借机生事,也难以预料。”

“微臣建议,安排朝中要员,以大王名义,巡视赵国各地,督察抗旱的事宜。唯有如此,才能起到效果,令各地官员警醒。”

赵胜提出了建议。

赵何听完后,目光瞬间就落在了刘宣身上。

刘宣嘴角微微抽搐。

赵胜是丞相,要协助赵何处理赵国的政务,是不可能离开邯郸的。赵何又看向他,显然是准备让他前往。

他刚从楚国回来,还没休息好。

如今,又要去巡视各地,实在有些疲惫。赵何笑了笑,说道:“本王也知道先生刚从楚国回来,又刚刚新婚,再让先生去巡视各地,多有不妥。然则,先生能谋善断,处事果断。赵国面临困境,其他的官员前往本王不放心,唯有先生能交付重

任。”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殊为不易。

要知道,赵何是王。

赵何以君王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是对刘宣最大的尊重。

刘宣郑重道:“大王,微臣愿往。”

“好!”

赵何点头道:“本王给先生三天的时间,然后,先生再启程不迟。先生提及的事情,本王会安排丞相处理。再派人快马加鞭,告知各郡各县的官员,即将巡视的事情。”

刘宣问道:“大王,关于何人巡视?从何地开始巡视,请大王暂不公布。只需告知各地的官员,将有官员巡视即可。下面的人摸不着头脑,他们自会全力抗旱。”

“善!!”

赵何点头,看向赵胜,吩咐道:“丞相,清楚了吗?”

赵胜道:“臣清楚了。”

刘宣又道:“事态紧急,臣便不耽搁了。吃过午饭后,臣就带人出发。只是臣这一去,遇到了事情,可否先斩后奏?”

要巡视各地,没有权力不行。

如果发现了问题,刘宣还需要上奏赵何,再等候赵何的意见,那就太麻烦了。

赵何一听,恍然想到这个问题,一脸惭愧神色,道:“先生不提,本王险些误了大事。”

当即,赵何从腰间接下佩剑。

然后,让缪贤递给刘宣。

赵何说道:“先生,此乃先王之剑。本王继位时,由先王亲授,本王也一直戴在身边。你持本王之剑,再领一百禁军随行。遇罔顾法令,先斩后奏,无须禀报。”

“谢大王。”

刘宣心中松了口气,他双手捧着剑,恭敬的向赵何揖首行礼,郑重接下。

此行事关重大。刘宣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帝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帝师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3章 先斩后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