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佛祖灵山言三教 观音宝刹说侍童

第一回 佛祖灵山言三教 观音宝刹说侍童

混沌分升降,天地划浊清。茫茫人在走,渺渺神在行。

西来佛有传,东土道自行。儒民虽若善,世道依鸿蒙。

天地一圣童,懵懂践浊清。心抱寻母愿,行促三教通。

千般故事诵,万载功德评,道修五百年,登极一佛童。

佛教起源于西域,历经千年不振,落足于东土,世复一世有传承,年复一年见复兴。时在明朝初定年间,天下安平,百业兴举,黎民勤善,世道绎延。人间正道有续,天上三教欣然,儒仙有其乐,真道慰其安,佛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佛祖不辞辛劳,巡游天下,讲经说法,更为天下各教和谐,奔忙不已,不觉归期已至。

这一日,灵山仙境,金雾蒙蒙,光彩莹莹,怪石崖下幢幡摇,巧峰曲径宝盖艳。雷音宝刹,彩光缭绕,大雄宝殿,朱门阔开。门前有八大菩萨,轻移云步,飘袖挽带,神色飞扬,迎向山门。山门处,金雾萦绕中,四大金刚站立,众多阿罗簇拥。列位伽蓝说天议地,优婆塞们各论古今。比丘尼,优婆夷,彼此多静默,偶有诵经声。大小尊者圣僧,簇拥山门内外。幽香瑞彩飘起,佛乐声声传开。有佛子议论道:“这次佛祖讲经说法,游说天地间,传经东土,奔忙不已,不知此去结果如何。”

“你那言语差矣。”一长髯老僧,掸宽袖,揽僧袍,走出人群,捋一把光色油亮的青须,轻轻摆手笑道,“当初的东土,如今的大明,已经是我佛教的立足之地了,该称佛归本土布道才是。汝再称传经,岂不叫人抓了把柄笑话我等?”众佛子一看,原来是雷音寺里的衣钵老僧油香佛。

“油香佛,你该知道佛祖行程。”普贤迎上前问道,“佛祖前往大明,此一去,你寺中该有侍从相随吧?”

“哪有。”油香佛应了一声,文殊插言道:“佛祖神行,谁也跟不上,也拒绝给他找随身书童。”

普贤道:“现在我们落足大明,安家东土,佛祖是不是要在大明寻找佛童?”

“依老僧看来,佛祖似有此意。若问详细,想是观音菩萨最知情。”

“观音菩萨来了!”山下有喊声传来。

众佛子看去,观音菩萨从山下匆匆走来,与众菩萨见过了,说道:“我与佛祖同来,半路略有耽搁,想佛祖已经到了。”

“那里有,我们也在等呢。”油香佛迎住观音说,“菩萨说与佛祖同行,如何离开了佛祖?”

观音笑道:“油香佛,我看见了一个童子,凡灵不弱。却有落难之像,及至疑荒之地,却影息皆无。”

“菩萨说的,这童子可有佛童之像吗?”

“非一般佛童可比。”

“他在何方。”油香佛打起了精神,“我为佛祖寻了八百年书童也无结果,菩萨如此轻易便能得见神童,这童子现在何处,我即刻前去看来。”

“佛祖将归来,你如何离开。那童子隐迹在文殊道场之南,你闲时再去也不迟。”

观音话音未落,众佛子忽然有了骚动。观音往山下看去,远在天迹,一点金色,远影渐近,及至山门,光彩烁映中,佛祖已现金身。

“回头再说。”观音不顾油香佛,随众菩萨迎向佛祖。

佛祖落足未稳,油香佛上前,接了佛祖的经书宝囊。佛乐声中,众菩萨礼毕,佛子簇拥,随佛祖进了雷音宝刹。

大雄宝殿上,佛祖登九品莲台宝座,油香佛把经囊放在宝座上,扭头看了看观音,退出了侧殿。观音知道,油香佛是寻童子去了。

莲台宝座上,佛祖面有一丝忧倦,神色却依然端庄,眼神里,更透出几分的兴奋。众佛子两班站立,听佛祖讲述大明之行。

“我此行说法布道,走过东土,南洋,亲眼所见大明新朝,江山初定,民众生活安宁,人心虔诚向善。我归来时,入得天宫,与玉皇大帝见了一面。和玉帝探讨了我大乘教在中国的发展。”

普贤问道:“这是大事,我等刚才还议论此事呢,结果如何?”

佛祖看了看普贤,又把目光转向了众佛子,“我大乘教已经是大明的三教之一了,各位菩萨在大明各有道场,也已经是中国的菩萨了。当初我大乘教比小乘教稍晚传入中国,但是比小乘教更适合中国的现实,所以才被中国接纳,继而有了汉传佛教。如今我们能在大明得以安居和发展,正得益于中国大邦的一统天下,少有诸多小国的征伐,更是多有良善的民风。不过,你们也都知道,经历了几百年,我大乘教在与其他各教相容中,也显出了许多尚需改进之处,我都记录在册。”

佛祖说完,转身拽起经囊。

观音看佛祖要翻找记录簿,心里暗嗔油香佛离开了。他急忙替油香佛开脱:“佛祖广传妙法,万机一理,我在大明最知情,实在是应该有个相司为伴的侍从。”

弥勒也一笑,冲着观音道:“佛祖操劳大明之事,你观音责无旁贷。”观音明白弥勒之意,笑道:“我且做一会佛祖的书童。”话出口,脚下移步,到到莲花台旁,合了掌,托住了佛祖的经囊。

佛祖手翻经囊,口中仍有说词,“我们寻求生存和发展,拓展天下,首选了东土,就该顺民心,应自然,循本道,方能被众生认可,这也符合玉帝的道义。如今大明新朝,势有初起,能济民心,共国运,展望国泰民安的未来,我们在大明也会出现盛极之时。”

佛祖捧出一本手册,翻动页码,面有欣然,神采奕奕,一口气,介绍了大明政通人和趋盛势,东土世风民心顺归一。众佛子肃立,合掌静听。

“大乘教自汉前始,至唐宋盛,进入中原大国几百年了,至东土形成了儒、道、释三教的共容共存之势,如此说来,中国该称之为我们佛教的本土了。”

佛祖说的汗隐唇干,收住了话题,舒缓了神情,伸手端起了茶盏,观音急忙端起茶壶,斟满了玉杯。大雄宝殿之内,热议之声渐起。

文殊道:“我大乘教被中国接受,形成了汉传佛教,最切合中国实际。没有中国人的智慧渗入佛教,佛教就不会被更广泛的中国民众接受。这当然得益于中国的道教和儒教。

大势至道:“生存与发展,要顺其自然,中国人的一句话,最适合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也知道儒家和道家在民众中的根基。这是天意,不能违背,我们能在中国容身,确如各位所说,是与道家的包容、与儒家的和谐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求实求是的结果。”

地藏王道:“在中国,儒教才是****的国教,既然玉皇大帝也说过,儒教和道教与佛教应该共存互容,这就需要我们务实。因为有了儒教的中国,让地狱里也减少了负担,所以,中国有了未来,佛教才有未来。”

普贤道:“下地狱的人少了,天堂上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有功德的人多了,成佛的人也多了。你那地狱,最能衡量人间善恶。”

“我地狱里的压力仍未彻底缓解。如今大明也乱世初定,可是平定天下纷乱中,有该上佛天的佛子,却沦为凡魂者甚多,沦为恶鬼者亦有,一步就能迈入佛天,却因一念之差,或因终生不悟,回身便坠入了地狱。所以,佛天本该成佛的来者,仅十有三五,甚是可惜。”

文殊说:“这更说明了儒教的重要。可惜这些人,因修道不利,功德无成,或贪图钱财不悟,或追求名位而失身,或七情六欲有失把持,或放纵性情而交恶。失足当属必然。”

佛祖放下了茶盏,神情略有舒展地说:“我们历经千年,融入中国,如今三教共容,来之不易。能彼此相容,便能共同繁荣。”

观音道:“佛教在中国,也有矛盾处,相容相合的空间还很大。根据我对大明的了解,大明的民众,崇尚道义,见义勇为,两肋插刀,这是很普遍的。换言之,他们认为,为民除害也是普度众生,而除害就可能要杀生,如果说在天上要降妖除魔,那么在人间断绝产生恶魔的根源,也该是善念。由善念引申出来的杀生除魔,在中国不仅是善念,还是英雄壮举。”

地藏道,“看来观音有不吐不快的故事要说。如今观音的慈悲,已经是中国的慈悲了。中国的慈悲,就是对杀人的恶魔不能慈悲。这也是汉传佛教为什么得民心的原因。让大家都升上天堂,我在地狱又如何?”

观音道:“承地藏王所言,杀恶人就是善念,这理念在中国很得民心,也是对我们佛教抑恶扬善的期盼。这与道家的说教很有关系。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发展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为多神崇拜,最讲现实,最讲究实际。与佛教有过误会,但终究接纳了佛教,又影响了佛教,而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儒家思想,当年有法显和玄奘走的是取经之路。如果他们不是取经,而是送经,让西域也有儒教,西域就会和大明一样开明了,何须我们现在安家东土。”

文殊插言道:“儒家文明乃是教化民众仁义守礼,疏导顺通之术,它面向最广泛的民众,可从源头普度众心,与我佛教的普度众生相合,便有难得的功效。”

佛祖道:“有孔子教化的中国人,最有入我佛教的条件和基础。他们已经是壮大佛天的主要来源了,现在的大明新朝,让我们有了发展机遇,将来我们有了振兴之时,再回西域,西域人倒要说咱们是东土的佛教了。”

众僧听了一片欣然,宝殿内也泛起了声声慨叹。观音笑过,忽见油香佛匆匆入来,迎住道:“你这般地心急,刚才佛祖有事,我替你打点了。”

“谢菩萨。”油香佛看了看佛祖,压低声音说:“菩萨,老僧是心急了些,可是刚才按菩萨的引示,老僧走了一遭,不见灵童影迹。”

“油香佛,你寻童子八百年也未得,难道这一个就准了吗?你就是看见了,也难验这童子的修行,要天长日久才行。”

油香佛叹口气,转身侍奉佛祖去了。

众菩萨纷纷议论,对未来的中国,更充满了信心。不觉日西,诸位菩萨兴致仍在,佛祖却略显疲态,探身又端起了茶壶茶盏,自斟自饮。油香佛急忙到了佛祖身边,给佛祖的茶壶续水。

普贤看在眼里,说道:“佛祖孤身独行在外,周游大明,不辞劳累,本该随身着一童子伺俸才是。”

油香佛道:“诸位菩萨都有童子相伴,舍一个侍从佛祖,也能让佛祖少些疲劳。文殊菩萨,童子簇拥,甚是风光。”

文殊急忙辩解道:“哎,油香佛,你可莫说这话。我童子虽多,但灵性略弱,跟不上佛祖,走到哪都会给人留下笑柄,反倒是累赘。不过佛天里不乏童子,弥勒也喜欢玩童,应该有合适的童子。”

弥勒看了看文殊笑道:“文殊说笑了,你身边的八大童子,都没有一个合适的舍出,我随意的玩童,和我玩耍倒是可以,真随从佛祖,都短了修炼,更无灵性通达的,贻误大事,岂不也遭人耻笑。”

大势至道:“既然佛家走向中国,礼仪之邦,不乏灵童,何不放眼中国寻一个。”

普贤道:“这话说的对,虽然佛祖执意不纳童子,但能收一个中国童子,对我们的未来,对中国的未来,都将会很有意义。佛祖不纳童子,必是在等大明的神童。”他看了看油香佛,问道:“油香佛,给佛祖找侍从,这是你的职责,如何至今无果?”

油香佛道:“老僧也云游天下,一定要为佛祖找一个灵高的童子,历经八百年,果然有数不尽的故事,说不完的坎坷,见得童子无数。有百朝皇家王公的贵子,千寺佛院里的幼僧,万户贫穷人家的慧儿,还有遍地流浪的孤婴,只是过眼的童子,无一能应格,故一无所获。”

佛祖看油香佛欲述详情,止住道:“童子事小,弘教事大,此事另议吧,莫偏了主题。”

油香佛只好收住了童子的话题。

观音觉得油香佛还有话要说,便压低声音问油香佛道:“油香佛如此辛劳,虽然没有结果,却也有功德,如果有详情,何不说来我听。”

油香佛见观音问来,自己的话,有了说处,自然高兴,他扭头看了看讲经的佛祖,手示侧厅,便先出了角门。菩萨微微一笑,也跟了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真童东归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真童东归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 佛祖灵山言三教 观音宝刹说侍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