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一科要配车了

第027章 一科要配车了

-欢迎您的到来。

这个年代还没有手机,“大哥大”倒是有了,在87年的时候,摩托罗拉就开始在岭南穗仙推销移动电话,同时在京城开办业务。但这玩意太贵,出现几率相当低,赵昆自然没有这种两万块一部、入网费高达六千块的富人玩具。

赵昆打电话,是去酒店的公用电话系统去打的。

熊林、李从云他们都看见赵昆去打电话了,各自瞥了旁边桌一眼,暗自猜测赵昆这个电话是打给谁的。

其实李从云觉得,对方的语气和态度固然不好,但他们这些人一看就不是什么能上台面的人物,自己这些人好歹是团干,没必要跟他们一般计较。

不过李从云感觉赵昆打这个电话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是他最近一直心头有火,今天当着全科同事的面被几个不知好歹的人顶撞了,自觉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才打电话找人。

找人,当然是李从云的一个猜测,至于是不是,暂时还不好说。

经过这么一下,宴席上的气氛就不那么热烈了,楚光瞥了熊林和李从云一眼,打个哈哈,举杯笑道:“现在青工部和青农部都新配了车子,我听说我们干部二处也能分配两辆车,两位领导可得为我们这些苦哈哈谋点福利,弄一辆车来,以后干起革命工作来也方便一点啊。”

“这(个事情……”熊林正要说这个事情得看上面领导怎么安排,忽然觉得这么一说,自己科长的权威岂不一点都没了?又想起李从云今天居然能找办公厅借到车,再联系起他刚来工作没几个月就升了副科长来看,只怕是认识上面的领导,何不让他来答这个话?

于是话锋一转,朝李从云笑道:“这个事情……你们还是问问李科,看他有没有办法。”

李从云正琢磨赵昆这个电话打给什么人,虽然听见楚光和熊林的对话,但一开始没往心里去,只以为熊林肯定会回答,这下熊林把问题抛给了他,他也只好接过来,说:“嗯,车的问题嘛……一般来说,划分到处室就算到位了,处室上是不是再明确划分,这个主要看处领导的意思,我们主动去申请,就显得有点……呵呵,不过,老楚这个话也没说错,革命工作虽然应该艰苦奋斗,但是必要的条件搞得好一点,也能方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所以在车的划分问题上,我当然也是支持我们科要弄一辆的……这样吧,我就豁出去这张脸,尽量去找领导们要。”

这话一说出来,众人立即鼓掌,虽然大家也知道,现在京城、临京两个直辖市都已经可以确定要划分给李从云分管了,基本上能以公务名义用车的只怕就李从云来得最有理由,再就是熊科长,他是科长,用车几乎不需要理由。除此之外,他们这些人恐怕很难享受到,即便有,多半也是跟着两位科长沾沾光。

但是毕竟是科里有了车,万一什么时候有点什么事临时急需,只要跟两位科长关系不错,借用一下却是不难的。这年头的汽车,尤其是小汽车,那还是比较稀罕的东西,不是谁都坐得到的。

周香玲鼓了掌,就好奇地问:“我们二处分到两辆什么车?是今天刚坐的这种大面包车吗?”

李从云摇了摇头:“怎么可能给我们科室分这么大的车,这可是15座的,办公厅接送开会的业务车。”

另外一个男同志叫舒建全,这次开口问道:“难道是那个进口丰田海狮,那种10座还是12座来着的?”

楚光大笑:“你就做梦吧,还丰田海狮呢,那货要几十万,你看咱们科有希望分个那车子坐?……李科,我猜是临京大发,就是那种7+1座的‘面的’,是吧?”

李从云把大拇指一竖:“老楚猜得准,就是那种了。”

众人一听,大失所望,这种面包车款式很老,看起来又单薄,坐在里头也没个什么舒适性之类的讲究,纯粹就是‘满足日常代步’,当然了,现在有不少人拿这个车来当的士,就是这年头俗称的‘面的’。虽然大家伙都是穷团干,但好歹也是中央的干部,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要是来辆丰田海狮,这年头那可是好货,可临京大发么……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这年头,人们还没体会到汽车没有国产强势品牌的巨大劣势,还在羡慕和崇拜洋品牌,不知道那一辆辆进口车,给外国人送了多少血汗钱。

李从云笑了笑,也不介意。

熊林却是一皱眉头:“同志们,我是共青团的干部,是我们党光辉事业的接班人,本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我们做工作,讲究的是奉献,不是享受。现在还没有车,我们的工作难道落下过吗?今后可能会有车,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说明领导们也是把我们的辛苦看在眼里的,是关心我们能不能更好的工作的……可是,那不是表示我们就可以丢掉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改走享乐主义道路了!”

熊林的话,大家心里有多少赞同,这个难说,但至少面子上大家都诚心悔过,完全拥护熊科长的艰苦朴素论了,纷纷踊跃表示,没车是干事业,有车是更好的干事业;没车不会抱怨,有车更加不会抱怨……

李从云在一边微笑着,也插了两句话表示赞同,对熊科长的一身正气表示了由衷的钦佩。

倒是熊林自己忽然悟出一点味来,为何这话不是李从云这个副科长来说,偏偏他这个科室一把手把这话说了?

按照一般惯例,“坏人”应该李从云这个副科长来做,然后熊林出来说几句场面话,给紧张的气氛解围呀。

可,为啥现在反过来了?

楚光呵呵笑着,说:“其实临京大发的面包车也不错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在这个车厂上班的,这车我也坐过,还行,日常出行是完全足够了。咱们革命工作也得一步步来嘛,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再过几年,没准就真能坐上海狮了呢。”

熊林微微有些诧异:“你还有亲戚在临京的车厂上班?你知道这个车的情况?”

楚光心里暗笑,嘴上说得大义凛然,心里也还是关心这个车的嘛,到底是科长,出门办事还得挤公交,太没面子了。

楚光于是排着胸脯说:“我自然知道,我太知道了。要说大发汽车,还得先从临京的汽车工业说起。那是1965年,临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建立了临京汽车制造厂,当时国内只有一汽、上汽、天汽三家汽车生产厂家。1973年到1979年,临京生产了63辆740型仿丰田轿车。1980年临京汽车厂的轻型卡车一炮打响。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临京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技术。大发汽车在日本是厢式货车,尽管有一些设计缺陷,但是这种车型油耗低,经济适用,价格低。引进大发车的目的,是以民用为主,加装座位后,既可以送货又可以坐人,可以为城乡老百姓出行提供轿车的替代品。当时临京汽车厂通过谈判,从日本引进了大发总装生产线,准备生产‘临京大发’汽车……”

熊林一听,楚光对这个临京大发果然是真有了解的,不禁露出了关注的神情。

楚光一看科长有兴趣,更有谈兴了,喝了一口杏花村,吐着酒气说:“1984年9月……哪一天我忘了……我国第一辆由华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市郊杨柳青镇的临京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第一批汽车是日本零件华夏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8个人参加装配。开始时,由于是来件组装的形式,而且技术条件并不成熟,在1984年最初生产的两三个月里,总共只生产了几十辆车。临京汽车厂的赵厂长和同事们在生产线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大发车的生产慢慢走上了轨道。生产上了轨道,市场一下子大了起来,大发车很快就得到了全国的认可。‘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这则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大家都知道吧?仅从字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已经席卷全国。

我听亲戚说,临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各式各样二十多个型号的大发车,出厂价是2.8万元,可被车贩子一炒,就能卖出5.2万元的天价。”

熊林吃了一惊:“这么赚钱?”

楚光哈哈一笑:“那是,做车,利润大着呢。”

其实大发车在这个时代出现是符合华夏经济的发展的,1986年2月19日临京市微型汽车灯具零部件开始国产化。1987年年底,临京微型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已由1984年的8%上升至85%,这一速度令日本人咋舌。也正是在1987年,临京出现了第一辆大发车型的出租车。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京城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京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方针,被戏称为“黄虫”的大发车开启了京城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成为京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向司机们解释一些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时任赵厂长还曾经带领一批专家在京城召开过发布会。

京城在1992年时,已经有3万辆大发出租车,在临京,1997年黄面的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马路上已经“遍地黄大发”,当时这个城市里同时有1.8万辆黄面的在“扫街”。

此时就是刚刚进入92年,京城的黄大发满街都是,所以刚刚他们才会对这车不大感冒,毕竟是低档出租车的形象,跟公务用车的形象有点不吻合。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迷彩服、左手手臂带着袖标的年轻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一位服务员正在他们身边跟着,好像在解释什么事。

这几个人放眼一望,就看见赵昆站起来朝他们招手,顿时露出笑容,朝这边走了过来。

----------

11:50-12:00左右,还有一章发,凌晨0点-3点的任何书评区发言,哪怕只是一个“嗯”、“好”之类的字,也统统加精,要刷分的童鞋莫要错过了。手打小说尽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宦海游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宦海游龙
上一章下一章

第027章 一科要配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