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

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

“禀殿下,太祖皇帝开国不久后,听闻昌黎县有一位精通历数、天文的村妇马蓬瀛经常帮助村民解决难题,如改进农具,设计新型水车,便差人表彰此女,并将其征召入朝为官,又下令昌黎县衙每年补贴此女俸米六十石。”

“若臣没有记错,马蓬瀛目前应该仍在宫中担任尚宫一职。由此可见,朝廷征召女子为官,在本朝乃有先例。”

“故而,即便有女子品学兼优,但臣仍认为不可将之招入金陵书院。因为学生与教授身份不同,而郑小珺年纪已长,且好机巧之物,体型粗犷,她在书院之中任格物学教授断不会引发非议。”

方孝儒依旧坚持反对意见,苦口婆心的说了一番话。

朱高煦听了方孝儒的这番坦诚之言,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的心里其实很清楚,就目前这个时代,想要办一所男女皆可入学的学校,所要承受的舆论压力,会无比巨大。

可以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动摇他的储君地位!

试想,男女学生朝夕相处,怎可能不产生感情?

而有些男女在情难自禁时,忍不住就会进行生娃之事。

若在金陵书院之中发生这种事,太子朱高煦身为书院院长,颜面何存?

那些不满朱高煦的官员,必然会趁机搞事,制造不利于他的舆论。

“堂堂太子殿下管教出来的学生,竟然在校内行苟且之事?莫非是跟太子学的?”

到时候,诸如此类的污言秽语,只会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传遍整个金陵皇城。

想到这里,朱高煦决定改变思路,遂开口道:“方博士言之有理,收女子入金陵书院进学,确实不妥。”

他话锋一转,道:“我欲奏请父皇,在金陵常科书院附近,选址另建一座女馆,专门招收女子进学,传授圣人德教,方博士意下如何?”

方孝儒饱读诗书,自然知道历朝历代对女子的教育态度。

汉代承袭周代宗室之学的传统,相对注重女子的教育。

后汉时汉安帝的皇后邓绥,为了提高宗室子弟的素质,特地于汉安帝元初六年开办了一所官邸之学,令族诸王子弟及邓氏近亲子侄中,

凡五岁以上男女,一律进学堂念书,她甚至亲自监督考试。

邓绥受其师班昭的影响,主张成年女子也应与男子一样读书,于是“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开了宫廷女子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先例。

据方孝儒所知,这种宗室之学在汉代之后已经销声匿迹。

而朱高煦所言的女馆,并不是宗室之学,而是面向寻常家庭的女子学校。

“回殿下,此事干系重大,臣不敢妄言。”

方孝孺略作思考,然后躬身行礼道。

朱高煦却不愿放过方孝儒,接着说道:“不论对错,准你试言一二。”

“臣,遵命。”

方孝孺不得不恭声道:“古代女子求学,不外乎三种途径,一者多受教于父兄,二者为秦楼楚馆的师徒授受,三者便是佛寺道观中尼姑、道姑受教于其师长等等。”

“至于本朝,与历代皆有不同,据臣所知,大明开国以来,女子进学多在家中完成,亦或被选入宫中充任宫女后继续进学。”

朱高煦听到这里,有些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何?”

他虽然熟知明初的历史走向,但并不清楚明朝女子学习的详细情况。

“回禀殿下,道学(即理学)虽不赞成对女子进行文教,但并不反对向女子展开德教,本朝宫女所接受的正是德教。”

方孝孺恭声作答道。

“如太祖皇帝命枫林先生(朱升)编修的《女诫》,孝慈高皇后编著的《内训》,皆提倡女子妇德之教。而欲进行妇德之教,又必须让嫔妃宫女们识文断字,以便能读懂和领会妇教之书,这便是宫女进学之缘由。”

朱高煦记得,徐皇后正在编写《内训》和《劝善书》,也是提倡女子妇德之教的书籍。

其实,历史上的明朝家庭女子文学及艺术教育,相较于以往的朝代还是相当发达的。

明朝女子在诗、词、曲、赋、文等方面很有建树,尤以诗为主,并且涌现了一批女性文学家。

究其原因,乃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内在逻辑起的作用。

“太祖孝慈高皇后尤好诗书,而当今皇后殿下,乃是中山王长女,幼承父母之教,诵《诗》、《书》之典,及长后又研习经书史籍,遂博通载籍。”

“民间之家若要将女儿送入宫中,必须先教其识字,并请先生教授琴棋书画之技艺。只因本朝选秀十分重视对预选秀女识文断字能力的考核,此乃女子在家中进学之缘由。”

方孝孺接着说道。

朱高煦闻言,面露恍然。

他知道,此类女子入宫之后,其言传身教和个人魅力,必定会对宫中其他女子产生影响。

而且,嫔妃和宫女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想要从众多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也必须学习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

方孝孺最后总结道:“因此,太子殿下欲修建女馆,向女子传授圣人之德教,臣没有反对的理由。不过,此事影响深远,干系重大,殿下乃国之储副,臣顾虑重重,不敢进言。”

“方博士不愧是当世大儒,这一席话令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新建女馆之事,我会慎重考虑。”

朱高煦情真意切道。

顿了顿,他瞥见窗外的阳光十分刺眼,估计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便对门外喊道:“康平!”

康平疾步入内,躬身行礼道:“奴婢拜见殿下。”

朱高煦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尚膳监,我要留两位博士在偏室用餐。”

“殿下,臣不敢!”

梅殷、方孝孺急忙打躬作揖,齐声道。

“朝廷推行科举新政,应天府首当其冲,而金陵常科书院更是引得天下人侧目,两位博士这段时间为书院之事忙前忙后,不辞劳苦,在书院之中经常一待就是一个昼夜。”

朱高煦先说了一番话,接着改了称呼道:“小子留两位先生吃一顿便饭,怎么了?莫非两位先生觉得尚膳监做的吃食不如家中的美味?”

“臣等并无此意。”方、梅二人齐声道。

“既如此,两位先生请跟我到偏室等待。”

朱高煦起身绕过书桌,径直向房门外走去。

大明皇帝的饮食服务由三个衙门共同组成,即外廷的光禄寺,内廷的尚膳监、尚食局。

这三个衙门各有侧重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皇帝与皇族成员的饮食服务功能。

其中光禄寺主要负责日常食材、原料、调料的采买购置,相关账目汇总记录,以及祭祀太庙、重大宴会的策划与实施,外国使臣的款待等等。

尚膳监则负责皇帝御膳饮食的具体烹饪,而尚食局则负责进呈御膳,并伺候皇帝进餐,及时上菜撤菜等。

小半个时辰之后。

康平领着尚食局的一众内侍,端着各类餐具、午餐,来到了朱高煦、方孝孺、梅殷三人所在的偏室。

午餐上齐之后,朱高煦见到了三饭一茶,七菜一汤。

三饭是筭子面、香米饭、豆汤,一茶是泡茶。

七菜包括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南炉鸭、素熇插清汁,一汤是撺鸡软脱汤。

可以说,这顿午餐甚为丰盛,鸡鸭鱼猪羊鹅一应俱全。

“臣等叩谢殿下赏赐!”

方孝孺、梅殷赶在朱高煦动筷子之前,一先一后跪下叩首道。

“两位先生不必这般,快快请起。”

朱高煦抬手虚扶道。

两个时辰后。

坤宁宫。

朱高煦拜见了徐皇后,接着将他打算新建女馆的想法说了出来。

朱棣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之后,便册立徐王妃为皇后,不久徐皇后就从长宁宫搬入了坤宁宫。

“你的这个打算,是否与你爹说过?”徐皇后问道。

朱高煦道:“说了,爹让我来问娘你的意见。”

他在来坤宁宫之前,先去文华殿拜见了朱棣,当时朱棣在批阅奏章,听了其打算后,便让他找徐皇后商谈。

朱高煦知道朱棣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希望给徐皇后找些存在感,借此彰显徐皇后的仁德。

因为女馆一旦建立,将会对整个天下士林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若再对此加以管制及引导,便会形成非常好的舆论。

这会给首倡修建女馆的人,带来莫大的声誉与名望。

朱高煦是朱棣之子,徐皇后是朱棣之妻,母子俩声望增加,对朱棣这位已经是大明皇帝的父亲也自然更加有利。

那些支持朱棣的官员,届时便会高呼“陛下圣明”、“陛下有个好太子”、“陛下有个好皇后”之类的云云。

“你可知后汉女史班昭?”徐皇后问道。

朱高煦答道:“班昭家学渊源,极擅文采。十四岁时,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之后曹世叔去世,其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时人称之‘曹大家’。后时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尊之为师。其所著《东征赋》、《女诫》,闻名于世。”

徐皇后又问道:“那你可知蔡琰?”

“蔡琰之父蔡邕是后汉名臣,此女自幼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又善诗赋,通音律,兼长于辩,传世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朱高煦答道。

“大明开国之后,你皇爷爷建立并完善了女官制度以管理后宫事务,你可知道你皇爷爷这么做的意义在何处?”

徐皇后先是问了朱高煦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女子,却没有表达反对或赞成建造女馆的意见,接着又提出了一个事关本朝女官制度的问题。

朱高煦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他与徐皇后所处的殿内有不少宫女、内侍在当值,有些话不能直言。

徐皇后见朱高煦犹豫,便挥手让殿内宫女、侍从皆退了下去。

朱高煦左右扫视了一眼,确定没有旁人之后,缓缓说道:“皇爷爷鉴于汉唐宦官干政和专权的教训,故而用女官分割宦官之事权。”

大明内廷女官共设六局一司,即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宫正司,秩皆正六品。

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其中尚宫局总行六局之事,宫正司执掌戒令责罚。

“不错,你皇爷爷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只供驭使,以杜干政之源。并以女官取代宦官,负责掌握宫中文书记录诸如财帛登录、宝玺和图籍掌管、记录功过等事务。而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女官就得选自有文化的宫女。”

徐皇后接着说道。

朱高煦此时已经明白了徐皇后的意思。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若要用女官分割宦官的事权,必须得对宫女进行文化教育。

这也是朱元璋设立宫内女校,并任用有文化的女官作为老师,来教授宫女的缘由,不然他也不会征召村妇马蓬瀛入宫为官。

历史上,从明中期开始,数任皇帝又先后任命有文化的宦官与女官轮流教授宫女,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宫女教育机制。

“除女官外,后妃有时也会亲自教授其他妃嫔、宫女识文断字。为娘编写《内训》、《劝善书》,便是为了对女子进行妇德教化,此举多少可以帮你爹分担一些治理天下的担子。”

徐皇后又做了补充道。

朱高煦躬身道:“娘心系天下,孩儿佩服至极。”

“为娘说了这么多,你应当明白女馆的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因此修建女馆之事,你需慎之再慎。”

徐皇后语重心长道:“务必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再下手施为。”

“娘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去做。”朱高煦恭声道。

徐皇后点头道:“这新建的女馆,你可想好起个什么名字?”

朱高煦急忙道:“求娘为女馆赐名。”

“就叫金陵女馆,你意下如何?”徐皇后面露微笑道。

朱高煦眉开眼笑道:“娘所取的名字,自然是好名字。孩儿斗胆,再求娘赐墨宝一幅,好裱起来充任女馆之匾额。”

“你呀!”

徐皇后抬手点了一下朱高煦的额头,故作不悦道:“真是把娘都计算好了!”

PS:为了连贯性,本章是二合一章节,没有拆章,希望老铁们继续支持本书,多投推荐票、月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朱棣之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重生朱棣之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