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立储风波(一)

第七十一章:立储风波(一)

过去,朱高煦与朱高炽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因为朱高煦受到前世性格影响的缘故,对其兄长朱高炽甚为恭敬,有好吃好喝的必会让康平分出一份,送去给朱高炽。

朱高炽待他这个聪慧过人的胞弟也同样不错。

兄弟二人可谓是兄友弟恭。

可自从朱元璋时常单独召见朱高煦之后,兄弟俩相处之时便少了一丝真情流露,多了几分虚情假意。

今年已经十五岁的朱高炽,颇有城府,这段时间,他能很好的掩盖对朱高煦的嫉妒之心。

而今见到朱棣心爱的玉佩戴在朱高煦身上,他似乎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愤恨,立即借题发挥,给朱高煦扣了一顶“目无兄长,不尊礼法”的大帽子。

看样子,他好像要借机败坏朱高煦的声誉。

眼下这个时代,仍是一个讲道德礼仪的时代。

朱高煦绝不能容忍有人毁坏他的道德声誉,哪怕这人是他的至亲手足,所以他要坚决反击。

“来见爹之前,确实未先告知大哥,是我做的不对。可我思父心切,又非神圣,思虑难以面面俱到,大哥用这件小事来指责我目无兄长,是否太过了?”

朱高煦毫不畏惧道。

见朱高炽冷着脸不说话,他又接着道:“这段时间,我被皇爷爷禁足,大哥有探望过我么?”

朱高炽闻言,脸色一变,急道:“俺是怕惹皇爷爷生气才不去看你。”

朱高煦不理会对方的反驳,而是继续说道:“今天皇爷爷解开了对我的禁锢,特地准许我来见爹,大哥难道是对皇爷爷的决定有意见么?”

对于熟知明初历史的朱高煦来说,自然不敢小觑了朱高炽。

他认为朱高炽当众斥责为难他,或许不仅仅是出于嫉妒,也可能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甚至,不排除朱高煦借此机会,观察朱棣对于他兄弟二人相争的反应。

朱棣为人刚正,行事果决,处理问题从来是说一不二,倘若他知晓此事后当众训斥朱高煦与朱高炽,则说明他不喜“炽煦之争”,进而厌恶挑起事端的人。

反之,假如朱棣对“炽煦之争”进行调解,或温和处理,那么则表示他不反对这个争斗。

当然,或许是朱高煦想多了,朱高炽仅仅是出于嫉妒,并没有深层次的算计。

“不是!没有!”

朱高炽又气又急,脸色铁青道:“你别瞎说!咳咳咳!”

他从小就以体胖闻名,喜静不喜动,如今气急之下,呼吸都有些困难,不由得咳嗽了起来。

朱高煦话头一转道:“那你就是嫉妒我得了玉佩!”

“说不过你,俺还打不过你!?”

朱高炽一副被气得火冒三丈的样子,竟然毫不顾忌体统,当下连蹦带跳的扑向朱高煦,后者也没闪躲,两人顿时扭打在一起。

旁边,马和与另外几名王府内侍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得目瞪口呆。

好一阵子,他们才反应过来,差点忘记上去阻止。

朱高煦打小就习武,身手敏捷,对付喜静不好动而缺乏锻炼的朱高炽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他可没有昏了头对朱高炽下狠手,仅仅是假装像个少年模样与对方打闹罢了。

等朱棣回来后,发现朱高煦与朱高炽兄弟俩衣衫不整,脸色有青有红,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笑出了声。

朱高煦见朱棣笑的真诚,心情还挺不错,看样子应该在文华殿没有遇到麻烦,

便暗暗松了一口气。

朱棣心思缜密,察觉到了朱高炽对朱高煦的嫉妒和不满。

只因朱高炽从小就体型过胖,左脚有点小毛病,虽不影响行走,却导致其异常敏感,以至于养成了自尊心很强的性格特征。

“好了,兄弟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

朱棣一左一右搂着朱高煦弟兄二人的肩膀,好言劝道:“一块玉佩而已,高炽你若喜欢,爹再送你一块便是。”

不等朱高炽答应,朱棣扭过头,给了马和一个眼神,说道:“来人,送大公子去换身衣服。”

“爹,让我陪大哥一起去罢?”

朱高煦刚才出言怼朱高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现在主动放低姿态向朱高炽表达恭敬,是要让朱棣看到他有容人之量。

“好。”朱棣非常满意朱高煦的表现。

见朱高炽情绪低落,朱棣心有不忍,他也想一碗水端平。

可眼下他不方便出言宽慰朱高炽,毕竟朱高煦刚立下“大功”,他还需要靠朱高煦去影响朱元璋的决断。

人生下来心脏就偏于左边,连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亦如此,朱棣又怎能免俗?

入夜。

寒冬腊月。

夜里温度极低。

燕王行馆,后院书房之中。

朱棣与朱高煦围着铜炉,两人一边取暖一边说着话。

室内的青铜油灯,散发着明黄色的光芒。

朱高煦虽然融合了原主的灵魂,但他仍然不习惯这个时代的油灯。

一方面是他讨厌油灯燃烧时散发的那股若有若无的奇异气味,另一方面是油灯不是后世的日光灯,其照耀下的一切事物会失去原本的颜色。

就像此时,油灯光线将朱高煦与朱棣的脸映的黄橙橙的,看起来有点像油画里的人物,给旁观者一种不真实的怪异感。

“煦儿,你刚才说你皇祖爷爷对那治国良策与预言极为重视,是也不是?”

朱棣似乎想起什么,盯着朱高煦忽然问道。

朱高煦应声道:“正是如此,皇爷爷还对孩儿写的那套文稿做了批注。”

“俺得知六大良策都惊骇不已,何况英明如你皇爷爷。看样子,当初你皇祖爷爷听完良策后,已大致信了你被神仙点化的遭遇。”

朱棣沉声道:“而今,皇家商行给朝廷带来的政绩可谓是有目共睹,经此一事,你皇祖爷爷或许会更加相信你。”

沉默片刻后,他寻思道:“煦儿,你刚说到‘义务兵教文武分立之策’,却不知你如何看待此良策?”

朱棣在战争年代出生,又在战争之中成长,骨子里对涉及军事方面的策略更感兴趣,故而有此一问,这也是他有意考校朱高煦。

“爹既然有所问,孩儿不敢不答,若有措辞不当之处,请爹恕罪。”

朱高煦先对着朱棣告了个罪,便开始阐述他的观点。

“秦汉之时,成年男丁皆服役,那时服兵役是国民之义务,故秦有虎狼之师,以至兼并六国,后汉末时仍以煌煌武力威压大漠诸族,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故而,义务兵役制乃强军之根基。”

“朝廷可从义务兵之中择优募用,给予饷钱,军功授爵,每隔数年,便裁撤一批老弱病残,如此便能保证官兵的战斗力。”

朱棣打小就接触军事理论,自然研究过古之军制,对于朱高煦谈到的这一点可谓是深有感触,当下忍不住连连点头,看向朱高煦的目光却是越发欣赏。

“古有三代之圣王,推教化,启民智,令人知礼义廉耻,以区别禽兽,此乃我中华文明之源起。后世各朝各代,皆以统治中原而为正统,皆以行华夏之礼仪为美,以区别蛮夷。”

“因此,教化可凝聚民心,而令天下国民一致对外,抵御蛮夷。教化可令天下国民明白忠君是为了国家之尊严,报国是为了守护个人之家园,家国一体,不可分割!”

听到这里,朱棣眼前一亮,对朱高煦提出的上述观点,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唐之重武轻文,虽有强兵却在藩镇,无制衡武将之策,以致于分崩离析。宋之重文轻武,虽商业繁荣,朝廷富足,然百姓贫苦,造反不断。”

此时,朱高煦语速一缓,接着掷地有声的道:“唯有文武分立、文武并用并重,才是国强民富之策。”

“好一个国强民富之策!”朱棣忍不住喝彩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朱棣之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重生朱棣之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立储风波(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