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军器验收

第九百一十九章 军器验收

军中有一批军械做成了,诸般军械包括玄武战车,偏厢车,塞门刀车,攻城椎,还有可伸缩的长梯,还有狙击攻城弩,蜈蚣挂山梯,等等。这些所有军械,经不知多少次改进,差不多都完善了。

正好有闲暇,李孟羲抽空验收装备。

验收的第一个军械,玄武战车。玄武战车这东西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填壕之用,玄武战车就是个大箱子,在万一遇到被敌人挖壕围困之时,一个玄武车填到沟里,等于垫上五十筐的土,行军之时,带上五十辆玄武战车就不惧任何壕沟围堵了。

从装备通用方面,箱形的车辆除了可以当填壕的箱子,其密闭性比普通车辆更好,可以装一些比如药品石灰之类的特殊物资,还可以跟偏厢车一样摆起车阵,还可以当做运水工具,玄武战车最特殊的作用在于,这种箱形车体如果做好水密性,直接可以当做浮箱来用。

因在车阵和浮水两方面大有作用,再加上车子四四方方,一圈都是壳,玄武战车的玄武二字便由此而来。

李孟羲围着一辆造型奇特的箱型车辆饶有兴趣的看着,一旁,负责打造玄武战车的匠人如数家珍的详细的介绍着玄武战车的种种技术细节。

在匠人讲述当中,李孟羲完全熟悉了玄武战车的构造。

玄武战车乃以榆木做的车身,榆木沉重且坚硬,不易被箭失贯穿,这是考虑到玄武战车的实战作用。

在车箱之中,特意做了一些钩挂绳子的木撅子,这是为了在作战时方便悬挂盾牌的设计。在作战之时,只需把盾牌绑起,盾牌系在外边,绳子拴在车厢里,这就等于给车厢加了外挂装甲了。

玄武战车车厢高度为四尺五,这个高度度不是随意设计的,乃是考虑到了车阵作战时,使士卒藏身车中朝外探头射击时,射击动作既不会被车厢挡住同时车厢防护高度又是最高的高度。

同样还是为了车阵作战,在玄武战车一侧悬挂着一架小小的梯子,这是为了万一仓促遇敌,士卒可以借助梯子最快速度的爬到车厢当中作战。

玄武战车还有填壕之用,这就使得,玄武战车必须得有盖子,必须得像个箱子,只有当玄武战车完全像一个大箱子的时候,壕沟填完士卒才可以直接踩着车顶如履平地的杀过去。

匠人们给李孟羲演示了一下,他们搬来车板,往车顶上一扣,严丝合缝。

李孟羲想起,当初给这种箱车起名时,因为盖子一扣活像是个棺材,曾想把这种车命名为棺材车,结果关羽说不吉利,遂命名为玄武战车,想到这里,李孟羲不由笑了。

他看向匠人,问到,“平日里,车板在哪放着?”

匠人答说,平日里车板直接就合上就行了。

“那假设说,万一有朝一日,得边行军边在车厢里持弓戒备,这又该如何?”

面对李孟羲责问,匠人们早有应对,他们爬上在车上操作一阵,他们从车厢里捡出四个棍棒,往车箱四角一插,车板再往上边一盖,一个高高的棚顶顿时就架好了。

李孟羲好奇的凑过去看了一眼,他发现车板上面另有乾坤,车板四角特意留有圆洞,恰好跟四个圆棍相契合,车板就因此被牢牢固定住了,再怎么颠簸都掉不下来。

李孟羲抬头看了一眼高高撑起的车板,他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要是在作战之时,敌军箭雨抛射过来,正好被车板挡住,藏在车箱中的我军士卒可安然的反击,玄武战车的防御力比普通战车要好得多。

匠人们的奇思妙想还不止于此,匠人们又把车板卸了下来,把支撑的四根木棍换成了短棍之后,再次把车板装上。

换了短棍之后,车板和车厢的空隙只剩下两尺不到,这么点空隙,人在车厢里完全站不起身的,所以这种模式就不是作战使用,而是有其他作用。

玄武战车整个车体就是一个大箱子,这种车子相比其他车辆有更好的保温能力,所以,此种车辆很适合作为拉运伤兵的特种车辆。

将箱车之中塞上厚厚的被子,箱车又密不透风的,就算是寒冬腊月,箱车里也必定是暖暖和和的。

行军途中,难免会遇到下雨的情况,考虑到防雨的需要,所以玄武战车的车板比车体大上那么一圈就不难理解了。

在用作伤兵车辆之时,车板离车厢高度,只有不到二尺,高度这么低,车板又大,无论下多大雨雨水都泼不进车厢里去。

玄武战车的作战用途,伤兵车辆用途,都几近完美。

之后,李孟羲又让人提来许多水,把水灌进车厢里,灌的满满当当。

等上一段时间之后,李孟羲把车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检查了一番,一点漏水的地方都没有。

箱车几乎就是按做船只的工艺来的,填麻涂漆刷桐油的步骤一个不少。

防水性能没问题,箱车可以客串拉水的水车了。

防水性能没问题,那便说明,同样可以在水上使用了。

唯让李孟羲担心一点,为了增强防御力,箱车是用榆木做的,榆木俗称榆木疙瘩,这种树又硬又沉,用榆木做的箱车,当真能飘在水上的吗。

为一试究竟,李孟羲带着人到了河边。

箱车卸了轮子,车体直接丢入水中,还真的飘起来了。

李孟羲想看看如果进去一个人,拿着跟长桨,能不能把箱车当单兵船只来划行,需要一个人下去一试。

一旁,关羽自告奋勇决定一试。

李孟羲拿着绳索过来,把绳索递给关羽。

关羽眉毛一挑,“做甚?”

“绑腰上,万一船沉了,我把你拉上来。”

关羽摆手拒绝,“某熟水性,不必。”

关羽艺高人胆大,他拿着一根长桨,走入车厢中,沙滩上的士卒用力把车厢往水里一推,车厢下水了。

李孟羲在岸上就眼瞅着小小的车厢摇摇晃晃的往河中间驶去,然后过了不一会儿,小船停在河里不动了,关羽拿着长桨左拨右拨想把车厢往前划,车厢却原地转圈了,忽然一下车厢整个一歪,翻了,关羽被扣在水里了,不见人了。

“快救关将军!”李孟羲大惊。

士卒们赶紧想跳河救援,却看到一颗湿漉漉的脑袋钻出了水面。

——

等浑身湿漉漉的关羽走到沙滩上来,关羽直言玄武战车的难用,他言,玄武战车在水里晃荡的不行,稍微动一下就要翻了一样,还有,用着难用,桨划起来都不会往前跑,乱转圈。

李孟羲当场便想到了解决方案,乱晃荡,说明重心太高,在车箱里边放个石头就行,乱转圈是因为形状不好,玄武战车没头没尾的,划起来肯定没有方向感。

李孟羲立刻带着人对玄武战车进行改进,重心好解决,直接在箱车底部加一块重物就行,形状问题,李孟羲令人彷照小船的形状,直接在车厢前边加了一个三角木头,本来方方正正的车体加了这么一个三角木头之后,变得很像乌龟了。

之后,经测试,玄武战车里边放了一块石头之后,下了水不会乱晃了,稳当了许多,车头加了一块三角木之后,笨拙的车厢就变成了一条灵活的小船了,关羽持着长桨踩在车厢中左哗啦一下右哗啦一下,不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玄武战车能作为渡水工具,其意义是,一旦到危机之时,随时可以变玄武战车为单人舟,随时可以渡水。

玄武战车所有指标全部达到了,李孟羲跟关羽合计了一下,因为玄武战车用途多用,且也能拉运物资,带上玄武战车不算浪费运力,所以,可以稍微多带点。

李孟羲和关羽初步商定,每出军,带玄武战车五十辆以上为佳。

——

第二件军械,折叠梯。

李孟羲一开始想要的折叠梯是那种带滑轨的,一滑就展开的折叠梯,可这种梯子太难做了,最后妥协之后,匠人们做的折叠梯是跟积木一样,梯子分成短短的一截一截,想要多长的,就接多长。

验收的时候,让匠人们把梯子组装起来,梯子由二三十节组装到一起,总长度达到了十一丈,梯子放到城墙脚下一试,甲士沿着梯子往上爬一百人次,梯子依然完好。这种程度,已足够使用了。

据匠人们自己所说,梯子接到二十丈都能。

李孟羲仔细检查了折叠梯的做工,折叠梯用了最好的木头,还用了大量接续套件,做工精致且复杂,工本几乎相当于普通梯子几十倍之多。

折叠梯的意义不在于普通攻城战事上,其使用意义在特殊情况,比如,某日要紧急攻城,又没时间去临时砍木头临时做攻城梯,军中常备一台梯子,随时可以展开攻城,也随时可以爬山过坡。

折叠梯的意义还在特种作战之时,士卒夜袭敌营之时,有时得翻越敌军营寨,有时敌军营寨设在险峻处,攀爬极难,这时就必须得有梯子。夜袭行动人手精少,带大型梯子多有不便,所以小型可接续的折叠梯就极为必要。有了折叠梯,袭营士卒出发之时,一人背上一截梯子,到了目的地,再临时把梯子组装起来,快速而高效。

折叠梯验收成功,一架二三十丈的折叠梯一辆车就可以拉完,行军之时带上这么一架梯子,不算拖累。

——

偏厢车乃是专用的野战装备,做顶级厉害的偏厢车当然能做,可以用最好的木头做车身,可以在车上蒙铁皮,可以把铁皮弄二指厚,保准重骑兵都撞不动,然,考虑到运力问题,行军打仗时,所有车辆都用来拉运粮草也不一定够,要是为了车阵作战,把车辆弄的又沉又重,这就等于是因小失大了。

作战或不必用车阵,但是,作战要是粮草不够是万万不行。

综合后勤与实际作战两方面的需要,偏厢车用了最简的形式,偏厢车以普通板车为基础,在一侧加了一个高高的车板,车板用硬木制成可遮挡箭失,硬木的长度乃是经精心设计,两辆偏厢车首尾连在一起,车板恰好对齐。

还有,偏厢车跟玄武战车一样,内里也有拴绳子的地方,也可以把盾牌吊出去增加外挂,偏厢车比玄武战车多了架矛的位置,在偏厢车车板上,留有几个卡槽,在偏厢车另一侧,相对卡槽位置,另有一挡板,这是简单又精巧的设计,作战之时,只要把长枪长戟之类的长柄武器抵着挡板卡在卡槽里,直接就能竖起一道坚实的枪林。

固定不动的枪林对敌方步兵没啥用,长枪防的是敌军骑兵,偏厢车毕竟也不太高,敌军骑兵要想冲阵,有一定可能跳将进来,所以加一道长枪之后,车阵就变成了刺猬,将使敌军骑兵跳车而入的可能降到最低。

偏厢车的所有细节都是李孟羲设计的,如果仔细测量就会发现,枪只要卡在车板上放好之后,枪的角度超过了六十度,又高又狰狞的立着,再加上偏厢车的高度,两者一合,飞马难越。

偏厢车的其他技术细节还有,每一辆车的车把都高出车身一掌,这个设计使得在组车阵时,后车的车把可以正好搭在前车之上,可以如同锁链一样环环相扣。

在每一辆偏厢车尾部,还有铁质绳环,这是为了方便勾连车阵。

比之普通车辆,偏厢车四角还多了四根可以活动的腿,就像自行车支架一样,这是出于实战考虑,实战之时,战场可能崎区不平,这就使得,有些车辆会一边高一边低斜的厉害,车阵上还要上人,车子斜的跟个陡坡一样还如何作战,给偏厢车加木腿的作用就在这里。

木腿不仅可以平衡车身,还可以把车身固定住,两个轮子的车容易被撞动,但是四个腿往地上一撑,稳如老狗。

于车阵,车与车相连之处为最薄弱,用铁链最好,铁太贵,就只能用麻绳。麻绳容易被砍断,围拢成一体的车阵只要断开一环,马上就容易松动了。这就更加突出了木腿的作用,木腿往地上一支,就算偏厢车前后皆脱离,单个偏厢车也能跟个小堡垒一样硬挺挺的扛在原地。

为更进一步加强偏厢车的坚固性,还用上了铆桩,在偏厢车头尾车板上,各留有一小洞,作战之时,用一根长枪当做铆桩穿过洞钉到地上,车子就死死的固定住了绝难被撞开。

偏厢车只是普通车辆在一侧加了一个车板并加了些微改造,其成本略高于普通车辆,但高不了多少,偏厢车的运载力跟普通车辆也没太大差别,所以,偏厢车的配备方式是,该带多少普通粮车,就带多少偏厢车。也就,有多少粮车,就有多少偏厢车。

——

塞门刀车是守城或进攻机械,之所以说它是守城或进攻器械,乃是因为这种器械既可用于守城之时,也可用于进攻。

如,攻桥之时,进攻敌方阵型之时,推着刀车往上勐冲,要是再有些地势优势,居高临下的一冲,刀车直接就把敌方阵势撞破了。

城门洞中,放着一辆刀车,李孟羲跟众人介绍刀车无匹的防御能力,他说,刀车用硬木所制,刀砍枪刺不能伤分毫。

张飞一脸狐疑的围着刀车看了看,听李孟羲这么夸口,张飞便想试试刀车到底有没有这么结实。

张飞撵走众人,他来到刀车前,对着刀车抬脚就是一脚狠踹。

卡察一声响,刀车被张飞一脚干裂了。

李孟羲惊叹张飞的力气,他走上来看着被踹出一个窟窿的刀车,一脸的不可思议。

张飞用实力证明了,刀车并不是不可摧毁。

刀车上边的刀刃没装,要不然张飞没这么容易发力。

但李孟羲也意识到刀车的防御力有所欠缺。

李孟羲随之对刀车做了改进,他让匠人们铸造一个厚铁板,铁板厚两寸,厚度估计有六十毫米。

这样的厚度,子弹估计都打不穿。

装上铁板之后,再把刀刃也装上,李孟羲邀张飞再踹一脚试试,人张飞不傻,铁板傻子才踹,踹一脚脚都得废了。

为验证加了钢板的刀车防御力到底如何,张飞拿来一柄重斧对着刀车哐哐的砍,一顿噼砍之后,铁板没被砍坏却被震裂了。

生铁铸造的铁板铸造容易,脆性太大了。

看来,生铁板防御力也不够,得用锻打的钢板才行。

不需再测试,刀车装上两寸厚的锻造钢板那就是一堵绝对无法损坏的铁墙。

刀车于守城时使用时,其使用方法时,堵在城门洞中,以不接触的方式把敌军抗拒在洞中。

因为是不接触的方式,所以彼此隔着刀车无有短兵相接,无有短兵相接,于守城方优势是,守城方可以减缓伤亡速度,且,因为无有短兵相接,不需精锐战兵去推刀车,普通民夫推刀车是一样效果,这就节省下了大量精锐人手使精锐士卒能投入到更激烈的城头厮杀之中,这等于变相增多了精锐的数量。

刀车使用之时,关键在角力,所以,一辆刀车在具有基本的防御能力后,刀车好不好用,就看其角力厉害不厉害。

李孟羲给刀车加强了三处角力的地方,第一处,是轮子,轮子小,滚动的就慢,我军就有更多反应时间,第二处,是轮轴,李孟羲将普通轮轴换成了棘轮,棘轮正转能转,反转就卡死,用在刀车上,我方向外推车轮能滚动,是滚动摩擦,敌方向里推,车轮卡死,是滑动摩擦。也就是,我方把敌军往外挤容易,敌军想推着刀车挤进来很难。

角力的第三处改进在把手,刀车体积有限,能在后边施力推车的人只是靠近刀车的那少数人,为使让尽可能多的人合力到一起,就在刀车后边加了一些长短不齐的长柄。

这些长柄一加,能施力的人从数个一下变成十数个,对面挤到刀车前发力的人只有数个,而我方有十几个人,以多对少,在角力中乃是我方必胜。

巨鹿城有四向城门,已打造了四个刀车时常停在城门处,一旦有战事爆发,四架刀车可将城门来敌死死堵在外边。

——

诸般军备之中,最复杂的是狙击弩。

狙击弩难的不在弩本身,而在弩架。

狙击弩的原理很简单,是这样,一个弩手,他站着射击,精度必然是不高,他蹲着射击,精度要高上一点,他要是把弩放到城垛上,有城垛支撑着,弩一点不晃,稳的跟狗一样,这肯定射的稳。

狙击弩的原理之一就是这样,不晃,稳到极致,稳到人力所远不能及。

第二,弓弩要想射的准,得靠经验,那,有没有一种不需经验也能百步穿杨的射法?答桉是有的。

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去操持弓弩,必然命中率堪忧,这时,如果有办法一点点的逐步微调弓弩的角度和方向,那哪怕没有一点弓弩射击的经验,只要能一点点调,最终必定能达到弓弩射击的极限精度。

李孟羲做狙击弩的思路就是,把弩安在一个超级稳固的架子上,架子要能够极其细微的一点一点微调。

把弩固定起来,不难,可要微调,还得微调之后能定住,这就极难了。

匠人们在狙击弩一项一直失败,匠人们想了各种办法去做弩架,结果没一个合用的,直到不久前,齿轮出现,新的方向突然就有了。

射击之时,横向一个方向,竖向一个方向,所以,只要有两个齿轮,一个能一点点的调节上下,一个能一点点的调节左右,狙击弩就做成了。

根据已知齿轮知识,一组齿轮大小不同,同时转动时转动角度大小也不同,由这一点,齿轮灵敏度可调,想要多大的精密度,要想多大的精度都行。

狙击弩测试之时,在城墙上城垛之间射了一靶,然后百步距离,一架狙击弩单挑三十弓弩手。

一开始,弓弩手们精度高,所射箭失基本都没偏离多远,而狙击弩一开始能偏出三二十步远。

但随着狙击弩架一点点的微调,精度节节攀升。

到最后,弩的射碱高度和射击方向定住之后,再往下每射出的一支弩箭都朝着靶子去了,其精度已完全超过了普通士卒。

测试结束,三十士卒共发箭失五百余支,射中城垛的箭失是一十二支,而狙击弩总射中次数是二十一支,除去一开始调节精度时射飞的那些箭失在精度调好之后,平均十几只箭就有一支射中靶子的。

一百步,从低射高,难度比百步穿杨还高,狙击弩虽无法做到百步穿杨,但平均十几只箭都可百步穿杨一次,这是普通士卒远无法达到的程度。

狙击弩还可以批量生产,狙击弩的支架笨重麻烦操作不便,于野战时无太大作用,就是守城时也无太大作用,因为于守城方的角度,城下敌军乱七八糟动来动去,守城若用狙击弩,废了好大劲儿刚瞄好一个位置,结果敌军早不在那里了。

守城方输出比精度重要,应变比精确重要。

狙击弩唯一可以发挥作用的场合,有且只有在攻城之时。

狙击弩的精准度已逼近弩的射击极限,攻城之时使用狙击弩,角度调好之后,只需三两架狙击弩对着一个城垛口,就能直接把城垛口直接锁死。

敌军一个城垛口被锁死,他要么躲开,要么硬扛,硬扛的话,弩箭跟长了眼一样嗖一下过来一只嗖一下过来一支,有多少人也不够死,有再好的铠甲又能挡的了几下,就算是拿盾挡着,可城上空间有限,城头上兵力也有限,这边得耗费一个人拿着盾牌堵着城垛口,另一边就少个人。

而且,要是把城垛口挡住,那守城方自己就不能从这个城垛口射箭了,也不能从这里丢石头泼金汁了。

锁死了守城方一个城垛,就等于废了守城方一个远程输出点。

当狙击弩足够多的时候,把敌军所有城垛都锁死,那么,敌军远程被废了大半,城防也就废了大半。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狙击弩作为强力的压制武器,在攻城时,可让我方降低大量伤亡。

李孟羲一群人在测试狙击弩的时候,卢植转了过来,李孟羲仗着有利器在手,他邀卢植比试射术,他年少气盛,想试试卢植这个大儒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六艺皆通。刘备深知狙击弩的厉害,拦着不让比试,卢植笑呵呵的应下了。

卢植选了一张硬弓,弓胎粗的跟鸡蛋一样,凡能开的了硬弓,硬弓射出的箭箭速更快,箭快就更精准,由此可看出,卢植的射术一定不错。

射八十步靶,李孟羲搭起高台,于高台上架起狙击弩,调好弩之后才开始跟卢植比试。

这场比试的结果注定了卢植一定会失败。

卢植或并不能逼近弓箭的精度极限,但狙击弩可微调角度和方向的弩架却完全逼近了强弩的精度极限。

再加上,卢植随便选的弓,手感生疏,再加上李孟羲站在高处由上射下箭道更直,这就使得,卢植最终完败了。

八十步靶,李孟羲射五十失中了惊人的四十五失,卢植射五十支箭才射中三十余箭。

输给了李孟羲,输的一塌湖涂,卢植连声感慨后生可畏。

刘备走过来笑着道,“老师你莫被羲儿骗了,他不过仗器欺人罢了。”

后,刘备与卢植讲解起狙击弩的精妙之处,卢植听完,亲自上手一试,八十步远,凡发箭失,无有不中。

小小几个齿轮,小小一个弩架,竟让弓弩精度暴增十倍不止,卢植惊讶不已。

在得意的箭术上输给李孟羲一个少年,卢植够惊讶的了,当卢植知晓这是工技之利,卢植反而更惊讶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第一兵法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末第一兵法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百一十九章 军器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