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牛人的实力(加长章节)

1-94 牛人的实力(加长章节)

有大局观的人,往往是看问题最透彻的人。

张良缓缓进殿,风轻云淡一般走到刘邦面前行礼,刘邦点了点头作为回应,对于张良,刘邦不仅仅是信任,更多的是尊重。如果说萧何的特点是细致周全的话,那么张良就是聪明睿智,而且是接近于“聪明绝顶”的那种类型。

一、人物背景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他的籍贯目前没有统一意见,一种说法是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史书记载,张良长相俊美,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大帅哥,而且还出身于贵族世家,爷爷张开地,曾经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张良是正经的“官三代”。在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良父亲去世,在张平死后二十年(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启动统一大业,第一个就拿韩国开刀,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灭掉的战国七雄。由于张良当时还年轻,还没到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没有成为韩国朝廷的公务员。但是毕竟是贵族人家,哪怕韩国被灭国后,张良家里还有私人武装三百人。张良的弟弟死后,他都没给办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二、博浪沙的大锤

张良找了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然后,到处派人打探情报,搜集秦始皇巡视全国的行踪。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制定了详细的礼仪规定,其中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乘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需要由六匹马拉车,而其他大臣最多只能用四匹马拉车,毕竟在没有内燃机的年代,多少匹马拉车就是正经的多少“马力”,六匹马拉车相当于现在的劳斯莱斯最顶级轿车,那是绝对拉风。而张良的刺杀目标是六驾的马车,为此,大力士反复模拟练习,练就了“一锤离手,车驾没有”的绝技,准备随时送秦始皇上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张良很快得知这个重要情报,在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东半部)之前,张良带着手下还有大力士,提前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等了没多久,就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个由三十六辆构成的庞大车队,从西边向博浪沙行进,前面是士兵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骑兵清场,手持黑色旌旗的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而车队两边则是地方大小官员随驾,那场面叫一个壮观。见到这样的情景,张良确定这一定是秦始皇的车队。但是,问题来了,就是所有马车全是四匹马,根本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能远远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本着领导的一定是最好的的原则,张良命令大力士向最豪华的车扔铁锤,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普通炮弹一样,一下子就把车架砸了个粉碎,车里坐的人到场毙命,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张良以为得手了,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了作案现场,但是力士是否逃生则没有任何记载。

然而,张良高兴的太早了,他盯上的那辆车是备用车辆,由于秦始皇多次遇刺,早就有预防准备,提前把所有车辇都换成四驾,而且平时还经常调换,鸡贼得很,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只是苦了那个坐豪华车的倒霉蛋,平白无故被天降铁锤给带走了,着实有些冤,这件事还搞出来一个成语——“误中副车”(现在常用来表示,做事情仅找到次要目标,没有找到真正目标)。秦始皇幸免于难,逃过一劫,他对这事儿特别生气,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但是由于没找到任何线索,现场也没有监控视频,根本无从查起,张良因此能够“逍遥法外”,后来这事儿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古博浪沙这地方,也因为张良刺秦从此闻名遐迩,至今还有遗迹,就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三、偶遇奇人

启动逃跑模式的张良,没有了富家公子的做派,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很多,但毕竟刺杀秦始皇的名声在外,道上的朋友们还是很给面子的,勉强维持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天,张良百无聊赖地闲逛,溜达到了沂水圯桥头(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结果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这个老头走到张良身边的时候,故意把鞋脱下来,甩到了桥底下,然后,这老头还特别厚颜无耻地对着张良说:“你这小子,下去给我捡鞋捡上来!”

张良都愣住了,心想这老帮菜是哪位啊?是老寿星嗑砒霜——活腻了么?但是考虑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张良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把鞋取了上来。

但是更过分的来了,这老头得寸进尺,又跷起脚来,命令张良给他把鞋穿上。如果说捡鞋勉强还能忍,穿鞋可就忍不了了,当时,张良真想上去给他那张猥琐的老脸来几拳,但是,此时的张良已经饱经风霜,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怒火冲天的少年了。张良强压心头怒火,半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帮怪老头穿好鞋。结果,这个欠揍的怪老头非但没有丝毫谢意,反而仰面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张良有点儿惊到了,哪儿来的一个精神异常人员,楞楞地在原地看着目送老头离开,结果明明看着老头走了好几百米远,一眨眼的工夫,老头居然又回到了桥上,对张良不住点头,还振振有词道:“你小子不错,孺子可教啊!”怪老头告诉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道怪老头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佬,估计是神人啊,虽然不明就里,张良还是恭敬地答应了。

五天后,天刚刚亮,院子里的鸡刚刚打鸣,张良赶紧急匆匆地赶到桥上。结果,怪老头居然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刚来,颇为生气,劈头盖脸骂了张良一顿:“与长辈相约,居然敢迟到?五天后再来!”说罢,就奋然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了怪老头一步。第三次,张良也学乖了,既然老说我迟到,索性小爷跟你杠上了,他半夜就到桥上等着。

怪老头之所以这么折腾张良,其实是为了考验他,张良经受住了考验,他正直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和隐忍的意志感动了怪老头,于是老头送给他一本书,说:“认真读这本书,将来你一定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十年后必将天下大乱,你可以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记得来找我。”说罢,怪老头便扬长而去。(这老头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真实身份不可考,而且在道教的神仙谱系里有名号,外号“下邳神人”)。

在那个时候,知识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书是绝对的奢侈品,张良拿到书以后别提多兴奋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打开书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从中获益匪浅。按照现在通俗的说法,所谓的《太公兵法》就是《六韬》,又被称为《太公六韬》、《太公》,该书据说是由周太公吕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所写,全书以吕尚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该书曾经一度被怀疑是伪书,但是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六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伪书的说法也随之不攻自破,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这本书之前有读过,篇幅不长,但是内容丰富,对于战略和战术的论断很精彩,很有启发意义。此外,张良捡鞋的地方圯桥头,就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历经多次毁坏和修缮,至今仍有遗迹。

四、偶遇明主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张良也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起义军,但是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准备投奔当时的楚假王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没得到楚国旧贵族的认可),结果路上正好遇到了刘邦,两人一见如故,张良没少给刘邦出谋划策,刘邦每次都全盘采纳,两人配合相当默契,就此张良决定不去投奔景驹了,暂时跟着刘邦混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并召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共商大事,刘邦带着张良一同前往。张良不忘复兴韩国,期间对项梁提议道:“您既然已经拥立楚王后人为王,而韩王的儿子们中的横阳君韩成最贤能,可以把他立为韩王,这样可以为您树立更多的党羽。”其实,早在下邳的时候,张良和项梁就相互认识,毕竟都是道上混的,因此项梁一口答应。于是,项梁派人找到韩成,将他拥立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至此,张良“光复韩国”的目的终于达到了,“恢复家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因而他竭尽全力扶持韩王,带兵挥师收复韩地故地,带兵在于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附近徘徊,时而攻取几座城池,但没过多久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刘邦正好带领西路军进攻关中,需要绕道颍川,顺手就把颍川给攻占了,就这样机缘巧合,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也在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辖区),而让张良随军南下,就此,张良跟随刘邦一起进了关中,来到了咸阳城。

别的不说,单单从履历上讲,称张良为牛人是不是实至名归!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古兵仙韩信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千古兵仙韩信传
上一章下一章

1-94 牛人的实力(加长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