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务农

第17节 务农

李国华没有和父母就辞职回家的事多加解释,他怕说的不好的话父母难以接受这个事情。别人眼红得不得了的机会自己居然放弃了。当他刚回到家看见父母准备下地干农活时,就几步走到房子的街沿上,把背后的背包往街沿上的椅子里一放,从母亲张玉芳手中接过一把锄头跟李坤平说:爸!走,我和你一起下地干活。李坤平也没有多想就说:“回来了,还打算去不?”李国华说:“我不去啦,彻底回来了,”李坤平就说:“行,家里有田有地的饿不是死人,走嘛!我们去挖红薯,你把那个背夹子带上,回来的时候还要把猪草打上”。

农村的农活对李国华来说并不陌生,除了跟耕田的活儿李国华不是很熟悉,可以这样讲从稻谷的育秧苗,秧苗管理,插秧,打谷子,刨红薯地,点麦子,打麦子,育苞米秧,这些活儿都不在话下。在加上自己在警队受过体能训练,身体素质特别好。所以,干起农活来也不是问题。

从回来几天干农活的情况看,李国华除了闷着头和父母一起干活老是不多说话,这让他的父母感到有些困惑,最关键的是李国华回家这个事情这让老家隔壁邻居的都惊奇不已,都纷纷的议论,不是听说工作都安排了吗?都准备农转非啦,咋又回来了?是不是在部队换犯了啥子错误哟?被开除了?还是其他啥事?反正不正常,肯定没好事。对于邻居的猜忌和揣测,李国华没有放在心上,除了自己和父母每天起早贪晚的干农活,把一切烦心事都抛于脑后,也根本没在乎其他人的议论和眼光。他的母亲在他和父亲干农活的时候,每天早上定时给一家人做好早饭,中午和晚上提前回家提前从地里回家,给一家人烧好中午饭和晚饭。日子也算不上也无忧无虑的,毕竟自己还带了一笔数目不的安家费的。家里根本也用不了啥钱,况且妹妹李青已经幼教专业毕业了,在大队的学校里当幼儿教师,每月还能还挣一些钱。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李国华仍然是这样,每天除了和父母下地干活之外,基本不和邻居或其他人打招呼,这个情况让李坤平和张玉芳觉得不对劲,问李国华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反正找不到原因。一天晚上,等李国华进屋休息以后,李坤平和张玉芳合计,这娃儿回来这么长时间呢,又不开腔,又不出去的,到底是咋回事?也不主动给大人说,两人一合计,把李国华的妹妹李青叫来商量,就让李青去问问他哥哥,看看到底是啥情况。

李青是读过书的文化人,她听了父母的安排,跑去叮叮咚咚的敲李国华的门,说要跟哥哥说点事情,李国华是非常宠爱这个妹妹的,只要妹妹一开口要什么,李国华基本上都会照办。其实李国华当时也没有真正睡觉,他每天除了干农活,没事休息的时候就看看原来读高中时的书,有时候也看看父亲从三爸那里拿回来的报纸。听说妹妹找自己说事情,他立马给妹妹开了门,李青跟哥哥说话从来不绕弯子,所以就直接问他说:“哥哥,你从皇都市回来以后,一直闷闷不乐的,工作和各方面的事你也不说,爸妈有些担心,叫我来问问你,到底是什么情况?你也不给爸妈说一声”。李国华一脸苦笑,只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李青讲了,李青听了哈哈大笑说:“原来得了相思病嗦,”李国华说:“你别去跟爸妈说,我怕说了爸妈要发火,你顺便编个理由给妈老汉儿说一下,过几天我准备出门,

干脆去打工算了,你想我一个精精壮壮的年轻人,整天在家里呆着,隔壁邻居或乡里的很多人都会笑话的”。李青笑跑开了,边跑边说:“你放心,我不会跟妈老汉儿说的”。

李青是怎么把这事儿给李坤平和张玉芳说的,李国华不清楚。反正李坤平和张玉芳再也没有过分的关心李国华的事啦。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见看就到年底啦,和兴乡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把一年的打工挣来的积蓄通过邮政局邮寄回了老家,人也开始准备陆续的回老家过年啦。再加上跟李国华同龄的年轻人在外务工的比较多,李国华发现跟他从小玩到大的几个伙伴都已经回老家了。他自己一思量,现在反正已经没有了陈贤菊的消息,在家里呆着也没啥意思,免不了还给别人说闲话的机会,于是他给李坤平湖张玉芳说自己要去广州打工,李坤平和张玉芳怎么也想不通,人家外出打工的,年底都要赶回老家过年,而你却要在过年的时候出门打工,问他你到底是咋想的?

李国华跟父母解释说:“目前国内打工的除了一部分人在BJ捡垃圾,大部分都在广东沿海各省,并且大部分都在一些厂里上班,那时候用工没有现在规范,打工的人跟企业都是临时雇工的关系。打工的人和企业根本签订用工合同。沿海的企业根本不像内地这样年味比较浓。这些企业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每年内地的大量工人要回家过年,一部分要赶工的企业肯定需要人员补充,这时候去这些地找工作正合适,父母也拗不过他,只好同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主角是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主角是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节 务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