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姻缘到了

第26节 姻缘到了

县文化局的杨局长果然说话算话,一周之后,和兴乡政府就收到了一份县文化局关于同意和兴乡人民政府聘用李国华为临时工作人员的文件,文件到乡政府办公室没到一个小时,全乡政府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这个事。计生办和国土所的几个临时人员,平日里和李国华处得不错,说李国华现在是属于县管人员了,级别和他们就不一样了,一定要让他请大家撮一顿,不然说不过去,然而实际情况李国华最清楚。碍于情面他还是决定请几个兄弟伙在农经站曹站长的二儿子家开的炒菜管子里花了80多块钱搓了一顿。

乡政府的伙食团,原来吃饭的人还是比较多。除了平时乡里对外接待公家用的钱花在食堂里,政府里其他工作人员个人在食堂吃饭是按标准扣除伙食费的,工作人员可以不交现金,吃完饭给伙食团负责人打个招呼,伙食团长就在用餐记录本上那个人的名字下面打个勾,年底发工资的时候,直接在乡财政所就扣下来了。看到这里,有些同志就觉得奇怪了,咋的就年底发工资。事情是这样的:乡镇一级的工作人员除了乡党委政府四大班子,办公室人员,财政所这些有正式编制,还有乡里事业单位的教师等等,可以按月得到乡财政所发出的工资。但是都不一定按月能发到手里,因为乡财政所也不一定有钱都得靠县级财政拨付才得行。其他大部分乡里的八大员的工资都是在财政之外来支付的,主要靠乡里的自提自筹资金来解决。李国华的工资来源也是一样,这跟县文化局出不出这个文件也没有半毛关系。

时间越长到乡政府伙食团吃饭的人越来越少了,乡里的主要领导都是带了家属的,一般都是自己家属弄饭。大部分年轻人心想在伙食团吃饭,反正也是年底扣钱。在外面的馆子里面去吃也可以签单年底结账,尤其是农经站曹站长二儿子开的炒菜馆菜也弄得不错,只要是乡里的工作人员去他那里吃饭绝对可以欠账的,因为曹站长的关系,在乡里很有气势。他一直在乡农机,农经这两条线上工作好多年,别人硬是插不进他那点自留地,平时看他那架势比乡里的领导还牛逼,所以他看准时机就租了乡政府大院的临街面的三间房屋,把临街面打通开了个馆子。

曹站长的二儿子开起馆子以后生意好的不得了,最好生意就要数当场赶集的日子,一般村里的几个村干部在街上碰了头都要去曹二娃的馆子里的小包房,炒上两个小菜喝上几杯。也不是曹二娃炒的菜有多么的好吃,乡里的干部都清楚那是因为曹站长掌握着和兴乡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他又是农经站站长,可以说,当年他就比和兴乡的信用社主任还吃皮。

因为当时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由当地乡镇所有的自有资金来办的,这钱大部分都来自乡里的统筹款,基金会的权利有些大的,它可以存款也可以放贷款,但是他它的存款或贷款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和信用社,记得有段时间乡里还召开了专门会议就是叫乡里的工作人员,每个人必须去拉些存款到基金会,每个人不得低于2000元,这些钱放到基金会,再由基金会放给乡里,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员和一些农户。放给外出务工人员的,不用担心回收问题,往往是没多久就还回来了,利息收的还不少,至于贷款给农户这部分就不好说了,主要是给他们买农资之用,还有少数是欠了乡里的统筹款交不来了就贷款,至于啥时候能够还得上也说不清楚。

李国华觉得那个东西不太靠谱,

也没有听领导安排去拉存款,因为这时候他也正需用钱,还要用得多,因为它要准备结婚了。说起结婚这事用李国华现在的话讲起来自己都有些信不过。事情是这样的:李国华自从在乡政府有了事做,也就随着时间也淡化了对陈贤菊的关注。当然,除了偶尔在老家正屋的箱子里翻到那块永远停在一点钟的女士手表以外,母亲张玉芳整天都在张罗着李国华的婚事,可是李国华除了在乡里上班,一半时间不回家。有空时间回家就给父母干点农活,和父母单独交流根本没有,大部分时间就在乡政府和同龄的年轻人交流,一起打打篮球,下下象棋,偶尔几个还“诈金花”,当然不是赌博只是纯粹娱乐。

乡政府小院到乡小学的篮球场必须经过和兴场的半条街,每逢2,5,8号日子就是和兴乡的赶场天,那几年赶场还是比较热闹的,人特别多,到上午九点左右,一条宽六米多的街道几乎全部是人,街道本来就窄,再加上两边摆摊的卖吃的,穿的,用的,五金杂货各种东西,那叫个齐全。

李国华和几个年轻人经常穿起个背心短裤,从乡政府出来去乡里小学的篮球场去打篮球,有时候看到街上一些美女,都是年轻人免不了要调侃几句这个妹妹如何,那个妹妹如何之类的话。

所谓无巧不成书,事情就有那么巧,李国华在6月5号这天没有下乡就和乡财政所两个新分来的大学生去乡小学操场打篮球,三个人照样穿的背心短裤,李国华拿的篮球,出了乡政府的大门就看见大门斜对面的一棵洋槐树下有一个摆摊的女孩子,个子看样子有一米六五以上,扎着一对长辫子,可能是刚刚到场镇上的样子,身边放着一个背百货的背篓,脸蛋红扑扑的,还带些小汗珠。由于是六月天气姑娘穿的衣服穿得比较薄,汗水浸湿了背部的衣物。看起来身材紧绷匀称,把个李国华看得眼睛发直,脚步在姑娘的摊子下面停了下来。那个摆摊的姑娘发现李国华一直盯着她看,不由得一下子红了脸,连忙低头整理地摊上的货物。旁边新来的两个大学生笑得遭不住,那个姑娘更是窘得不得了。李国华一看自己有些失态,就咳嗽一声说两个大学生:“这个人家长得漂亮,看一下不可以吗”?

就这样,每逢和兴乡当场的那天,李国华总是有意无意的要到那个女孩的摊子跟前晃一圈,他觉得那个女孩看起来特别顺眼,但毕竟自己是乡里的工作人员也不晓得女孩的家庭情况不敢明目张胆的去表白。也许就是缘分,李国华时不时去瞄那个妹子的事被妹子隔壁摊位一个卖皮带的男子看到眼里,李国华当时不知道这个男子刚好是他父亲的一个远房亲戚,这个亲戚就把李国华经常去晃姑娘摊子这个事,告诉给了张玉芳。这下好了,张玉芳本来就为李国华的婚事发愁,自己有机会给他说早点张罗结婚的事,李国华总是不来气,看到和李国华同年的好多小伙子都结婚了,娃娃都打酱油了。这回听说主动看上一姑娘,这不是瞌睡遇到枕头了吗?

张玉芳托人去打听了那女孩的情况,得知女孩叫肖明华,今年22岁,是和兴乡相邻近的喜鹊庙乡的人,家里有四口人,平时和父亲肖开中一起卖百货摆地摊,家里还有母亲和一个弟弟,她本人小学毕业就没有读书了,家里弟弟属于超生的,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很早就跟父亲出来找钱来了。

喜鹊庙乡和兴乡是边界相邻的,两个乡的土地接壤,曾经因为这事闹个笑话,说是和兴乡的两个下乡干部走到了喜鹊庙乡去啦,就在一家农户的院子里坐下来说是等农户回来以后就通知队长召集社员开大会,哪知道等到天都黑了,才知道走到了喜鹊庙乡的地盘上去了。

笑话归笑话,两个相乡太近了,所以张玉芳了解起肖家的情况就方便多啦,等具体了解情况以后,张玉芳就托人去给萧肖家提亲,肖家人一听是李国华很容易就打听到了李国华的家庭背景和一切情况,肖家人非常满意,立马答应了这个事情,在提亲不到一个星期肖家人就按农村婚事规矩给张玉芳送来了姑娘肖明华的生辰八字,张玉芳就把李国华和肖明华的生辰八字一并拿出去找了一个算命先生合了一下八字得到的答案是八字相合,是一桩好姻缘。

李家给肖家回了话,两个孩子八字相合,好事,肖家得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就马上通知提亲的媒人说肖家准备到你家来看“人户”。所谓看人户,当地农村结亲前的一种风俗。最盛行的时候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就稍微好一些,没非要求讲求这个事情,但肖家的人不这样看。自家女子找个婆家,家住哪里?家里条件怎么样?家里人都是些哪样的人?万一男方家庭条件不好,女儿嫁过去不受待见,所以这个环节不能省。

果然,在一个星期六,肖家人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了十几位女性。大多数是中年妇女,她们是肖明华的姑妈,姨妈,婶娘一类的身份。这些“代表们”先通过媒人了解了李国华及其一些近亲属的情况,参观了李国华现有的老家住房,中午在李国华老家吃的中午饭。李国华上午在乡里办了一点事情赶回家里和来访的肖家人一起吃的中午饭。肖家的三姑六婆对李国华的印象非常好,首先是身体好,有气质,一看就不是那种病痨子。那些年一般媒人做媒第一要考虑的是,结亲的双方有一方是不是身体有病,或者家族遗传病的,那样是很不好说亲事的。李国华一米七几的个头,有工作,按当时的说法书也读了不少,在和兴乡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在中午饭桌上酒席间敬酒那气势不是一般的,再结婚后肖明华告诉李国华,当年来你家看人户的人都是一直说肖明华有福,找了个好人家。

人户也看了,李国华可以光明正大地和肖明华来往了。李国华未来的岳父在附近几个乡场上摆摊的胆子都要大一些了,有时还有意无意地多占点别人的摊位面积,这是后话。关系公开了,李国华每个逢场赶集的日子就想去肖明华身边打旋旋,但是平时肖明华都要和肖开中去其他乡镇摆地摊,只有逢2,5,8号才到和兴乡摆摊,把个李国华熬得不得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李国华觉得时间难得等人,于是趁肖明华在和兴乡摆摊的时候给肖明华说,叫她去给她老汉儿讲,李国华说的找个时间和她一起去赶个县城,买些结婚要用的衣服,就近找个先生看好日子把婚结了,免得你一天和你老汉儿这个乡镇那个乡镇去赶场太辛苦了,肖明华也不多说话,李国华说啥子她都点头说要得,那羞涩的样儿让李国华欲罢不能。

过了三天又是逢场的日子,肖明华跟李国华说他父母同意了,由李国华个各人安排时间,李国华高兴地说,那还等啥子?我们明天就去县城买衣服。最后两人商量在六月18这天肖明华一早来和兴乡,就不和肖开中摆摊子了,直接和李国华去义通县城买衣服。

18号这天肖明华很早就来到了李国华家里,她没有和肖开中一起,说是怕晚了,赶不上去县里的班车,李国华二话不说拉起肖明华就上了去义通县的班车,前一天他提前去把存在信用社的钱取了2000块出来带在身上,因为他和肖明华商量了,按照当地的风俗,除了结婚当天接亲和新娘子回门要穿的两套衣服,新娘的父母也要给置办一套新衣服,新郎自己父母也一样,这天都要穿的新新的,这些衣服通常是男方家庭出钱的,李国华和父母都商量好了,女方的嫁妆有电视机,电风扇,收录机三大件,男方就得给女方父母多一些彩礼钱,至少要给1万块钱以上。至于女方父母要给女儿多少现金就看父母心意了,除了彩礼钱,还要准备办酒席的钱,请帮忙人员的红包钱,各种礼节性的开支加起来要2万多块钱,经过计划,它就只取了2000块钱准备用来买衣服。

到了县城李国华牵着肖明华径直去了百货商场,两人在几个卖服装的门市里试了几件衣服,最后肖明华选了一套内衣一件外套一条裤子,一双人造革的皮鞋,李国华就买了一套大西装,肖明华为了节约钱就说只给她母亲买一件中长的外套就行了,父亲的就不用买了,给母亲买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就行,两人选来选去花了140块钱给肖明华的母亲买了一件淡黄色绸面的中长外套,算了一个账,衣服一共花了800多块钱。两个人在县城东逛西逛吃了个饭,衣服买好就到半下午了,李国华就给肖明华说,干脆两个人就在县里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回去,肖明华说出门时妈交代了,不能在外头过夜。李国华说马上都结婚的人了,怕个哪样嘛。

肖明华扭不过李国华就同意了,李国华就带她在车站附近的一个旅馆开了一个房间,房间定好以后又带他去车站对面的药房见了一下高中的同学,三个人一起找了一个小馆子点了简单的东西吃了个晚饭就回了旅馆,肖明华也是第一次单独出门,连旅馆的牙膏也不会用李国华前后教会了她住旅馆的注意事项,教完之后笑着说:“我教你这么多晚上不得好好感谢我一下”,肖明华红着脸说:“反正是你的人别使坏就行”,李国华晚上真的很老实,搂着肖明华睡了一夜没干坏事。

回到和兴乡李国华就把肖明华送回了家,并直接给肖明华的父母肖开忠和刘菊珍说了,看下周找个时间让肖明华到和兴乡来,两人去把结婚证办了,两个老人也同意了,没过两天肖明华自己一个人就来到了李国华老家,这天李国华刚好下乡去了没在家,肖明华来了之后就在张玉芳后面跟上跟下,一看到需要打下手的立马帮忙就去了,惹得张玉芳高兴得不得了,说这生就是各人家里的人,不然哪有这样巴皮。李国华晚上回家看到肖明华来了,就知道是过来和他一起去办结婚证这个事,就说明天带肖明华去乡上找乡里管民政的同志把结婚证给办了。

第二天李国华就带上肖明华来到了乡政府,因为它本身在乡里工作,对乡政府各部门的事情也是一门清。他就去找了乡民政所的负责人汪斌,说明了来意,汪斌说:“兄弟!空白的结婚证我那里多的很,钢印也在,你把登记表填一下自己盖了都算数”。李国华也不客气,在汪斌办公桌上拿了两张空白的婚姻登记表正准备填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首先肖明华到底是哪几个字,他不敢乱写怕填错了,因为总共从认识到说起结婚,他和肖明华认识也就个把月时间,肖明华的具体籍贯怎么填,是喜鹊庙乡哪个村,哪个生产队的也不知道,并且没有户口簿,关键是结婚证上还有两个人一起的上半身合影照也没有。哪样都没有,情急之下李国华赶紧拉起肖明华在街上一个摆照相摊子的老板那里站在过道上给两人照了一张上半身的结婚照,他又问了一些肖明华的户籍情况,先填好了婚姻登记表便把肖明华送回了喜鹊庙乡。

等到街上照相馆的老板给李国华洗出来了结婚照片,他就拿着照片去找汪斌,在登记表和结婚证书上贴好照片,亲自给自己和肖明华的结婚证盖上了钢印,结婚证拿了没几天,李国华的母亲找了乡里一位老先生看了日子并知会了肖家。说先生说了就九月的日子加上两个娃的八字相配,良辰吉日喜结连理最好啦。那时候农村的“先生”不是指教书的老师,而是那种看阴阳,算八字的人,很多人相信,也包括很多所谓的工作人员,李国华不管这些,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各人不说就行了,肖家回信说就依李家的意见,就这样短短相识的两个年轻人,就结合在一起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主角是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主角是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节 姻缘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