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米国之行(四)

第42章 米国之行(四)

“我看,这种操作系统就叫做microsoftwindows比较合适……”

“是呀,好名字!”

比尔盖茨的眼睛一亮,说:“这个名字既能代表我们公司,又能体现操作系统的内涵,也能反映电脑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两人又各自谈了自己的一些个人情况,让彼此互相了解。

盖茨对范建新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更是奇怪,范建新一个华夏人的年轻人,怎么会对计算机这么了解?!

而此时的范建新却在想,自己要不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去考一个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

比尔盖茨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六七个小时。若是普通的来访者,早就被他打发走了。而跟范建新聊起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聊起计算机未来的景象,聊起计算机未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深感自己的格局太小!

此时,他眼中的范建新像神灵般的存在,更像是神灵派他来到自己的跟前,给他带来计算机行业无穷无尽的启发。

其实,范建新只谈了八十年代电脑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后电脑行业的一些成就,根本就没敢说。

若是那样,就太过惊悚了。

即便这样,也让比尔盖茨惊为天人。

最后,比尔盖茨感慨的说:“犹太有部《塔木德》经典,不知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您听说过没有?‘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今天跟你聊天,非常的愉快,让我受益非浅……”

范建新从比尔盖茨的微表情中,看出了比尔盖茨已经愿意接受他投资微软了。

果然,停顿了一会,比尔盖茨推推眼镜,说出范建新最愿意听到的话:

“我接受你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不过我最多出让10%的股份给您,您还必须答应我一个要求……”

范建新听了心花怒放,不要说10%的股份了,就是1%,哪怕是0.1%,后世也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微软目前评估的市值估计接近200万美元,你想要10%的股份,得付20万美元,绝不能少于这个数!”

真实的情况是,微软公司此时的评估最多值100万美元,作为谈判的高手,盖茨当然要往高里说。

“能再让出一些股份吗?”

其实,范建新并不太关心价格的问题,而是在乎股份的数额,那是多多益善。当然,能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大的事,他何乐不为呢?谈判,用不着性急,慢慢来。

“不行,我要对公司有绝对的控股权。”

比尔盖茨想了一下,眼光从近视镜片中放射出来,说:

“你可以试试,从艾伦的手上受让一些股份,他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占有公司的40%的份额。而且,我觉得你和他肯定能谈得来。”

盖茨与范建新的谈话中,深感这位华夏的年轻人是个人才,也想收拢在身边,让他持有公司的股份,也好发挥他的远瞻性。

“对了,盖茨兄,您刚才说有一个要求,究竟是指什么?”

“您想拥有我们公司的股份,就必须在我们公司任职……嗯,您就任技术畅……畅想部的主任吧。”

范建新心想有这个部门吗?

“任这个工作比较难,我在华夏还有工作。”

“那就当顾问吧。否则......”

不过,听了盖茨改聘他为顾问,心情大好。顾问,就是顾而不问。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往来米国也方便了,忍不住喜形于色。

当然,作为一个拥有油腻大叔灵魂的年轻人,范建新还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

八十年代初,出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次若不是汤姆森以米国约翰迪尔农机公司聘用之名,范建新想办理出国签证是很困难的。若有了微软公司的聘书,不仅出入米国很方便,就是去其他国家也跟着方便了。

虽然这是米国人的一种双标,有着歧视华夏大陆人的性质,但这是当时的国际惯例。

这也是有些华夏人,醉心于获得米国绿卡的原因。

范建新坚持只出资10万美元受让10%的微软股份,盖茨不允,头一天的谈判就此结束,范建新找家宾馆休息。

临告别时,为了吊足盖茨的胃口,范建新给盖茨提出几条棘手的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第一天谈判的结果是,范建新受让10%的微软股份已经得到盖茨的认可,范建新却不认可盖茨提出的20万美元的受让价格。

……

第二天,谈判继续。

经过不断的拉锯、磨砺、协商,最后,范建新以15万美元受让盖茨所拥有的10%的微软股份。

保罗艾伦,所占有的微软股份,范建新当然不能放过。

也许是比尔盖茨的光芒太甚,以至于微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保罗艾伦,竟不为人所知。范建新前世就对保罗艾伦没什么印象,盖茨给他讲述了他和艾伦的交往过程。

1975年,比尔盖茨从米国哈佛大学退学,跟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all-purposesymbolicinstructioncode),又译“培基”。

培基的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谁也没想到,包括盖茨和艾伦,这个未来市值超万亿美元的电脑帝国,就是从这间小旅馆的房间里,孵化破壳的。

1977年,微软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搬到了西雅图的雷德蒙德市,在那里开发pc的编程软件。

不幸的是,就在上个月,艾伦查出罹患霍奇金氏病,不得已辞去了微软的职务。

这确实是一件憾事……

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掩盖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人们只知道他和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却忘记了正是他把比尔盖茨引入到软件这个行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业的精英,一个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一个为玩耍一掷千金的豪客,一个总是投资失败却成功积聚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子,却在创造着一个传奇——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两个优秀的人走在一起,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做出的必将是举世瞩目的壮举。”

无疑,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这一说法做出了最好的印证。

1968年,两位电脑界奇才在米国的西雅图湖滨中学相遇,艾伦大盖茨两岁,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在计算机上的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

就是这样,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

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

微软的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所“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你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

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未来。

哪么范建新的偶然到来,会给微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范建新的到来只会加快米国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只会让微软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只会让微软的竞争力更强……

因为,范建新有后世的眼光。

他不会受控于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局限性,不会犯计算机研究方向性的错误,他更是知道跟谁合作最利于自己的发展……

这就是重生之人逆天的优势,即便天才也不能洞悉未来的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能比常人多看一步就不容易了。

比尔盖茨,聘他为微软公司的技术顾问,既有薪资可拿,又能出入境方便,范建新何乐而不为呢?

比尔盖茨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地球另一侧的华夏年轻人,怎么对计算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这么牛的远瞻性?

比尔盖茨很在乎他的股份,他是根本不愿意转让股权的,若不是范建新对计算机行业有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微软的发展,即便微软公司的市值现在只值近百万美元,他也绝不会以15万美元的价格,就出让他拥有的10%的微软股份。

他自信,微软将来的发展是可期的,不过,这个华夏的冤大头愿意出15万美元受让10%的股份,怎么算,他都是划算的。只是在这之前,他从没有想过要转让股份。

而且,他更深知,范建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对计算机的未来有着敏锐的前瞻性,与这样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优秀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元素、一种根基......

机会绝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

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和为人之道,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

毋庸置疑,保罗艾伦也是个优秀的人。

“范先生,噢……不,范兄弟。前不久,我与艾伦合作完成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件作品:一种新的basic语言,因为他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癌变的综合症,不得不离开了微软……”

盖茨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忧伤、遗憾和担忧的神情。

与比尔盖茨的一番交谈,范建新发现这位微软的伟大创始人,有着诗人一样的气质和敏感,也有着商人一样的狡黠和逐利。

范建新当然要去见保罗艾伦,他占有微软40%的股份呢。

……

在西雅图的一个独居小院,范建新见到了保罗艾伦,这位微软帝国的第二号创始人。

范建新按照华夏人看望病人的习惯,带着一些水果和鲜花来到了保罗艾伦的家。

他与保罗艾伦畅谈起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这让有些虚弱的保罗艾伦激动不已,忘却了他正在生病,有种跃跃欲试、振翅待飞的感觉。

“我是生病了,不过医生对治愈我的病还是很乐观的,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霍奇金氏病不会是拦住我前行的拦路石……”

范建新并不急着跟保罗艾伦提转让微软股份的事,而是跟这位极其喜欢计算机技术的人,谈起未来计算机的事……

wap.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加持年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加持年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米国之行(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