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通政使的崛起

第113章 通政使的崛起

第113章通政使的崛起

徐景昌并没有瞒着朱高炽,恰恰相反,他很希望朱大胖子能多看看,多想想,看清楚这个朝局,弄明白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不要觉得是天子,是储君,就能为所欲为,你们的头上还有一片天,而这片天不言不语,自有士大夫代天言语。

如果真的抛出天变、龙脉之说,朱棣还真未必就能推得下去……徐景昌布局落子,步步为营,从决策下西洋,到培养人才,从改稻为桑,到为学堂争名分。

整个计划走到了最后,眼瞧着就能让工匠登堂入室,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行业,结果就生生打断了。

努力这么久,在上市前的一刻,被断然叫停。

郁闷悲伤,足以把人整崩溃了。

朱高炽想到了自己,苦守北平城,那种煎熬折磨,几乎让他崩溃,所幸有母后撑着,父皇回来的也及时,才算救了自己。

再看看徐景昌,看似风光,权势通天,但也不免功败垂成……朱大胖子是真的心疼了。

“贤弟,你有一颗拳拳之心,我现在不敢说能帮到你什么,但伱大可以相信我,有朝一日,我会给你最大的支持,绝不亚于父皇!”

徐景昌笑了,“殿下,你帮我,可是会累及自己名声的。”

朱高炽气哼哼道:“名声累人,我又不是看不清楚是非对错的傻子,你只管放心就是。”

收获了未来皇帝的承诺,徐景昌心情不错。

就在这时候,吴山进来送信,解学士来了。

“扭转大局的关键到了。”

徐景昌匆匆说了一句,就连忙起身,去迎接解缙,亲切热情,甚至还在姚广孝之上……这也充分体现了徐景昌现实主义人品,一切以有用为先。

他把解缙请了进来,解缙发现了太子也在,一阵迟疑,徐景昌就笑道:“不用在意,把他当成背景就是,咱们说咱们的。”

解缙怔了片刻,也只好点头。

他理了理思路,这才缓缓道:“定国公,下官能不能询问一下,给百工之人建造房舍,提供方便,真的这么重要?”

徐景昌笑了,“解学士,陛下决定下西洋,想要赚钱,就要有足够的东西,而这些行销海外的商品,都要靠工匠的巧手。我们扶持工匠,能富国裕民,能改变大明的财税构成。而且我说句过分的话,眼下士人都是依托土地之上的缙绅豪族。如果能让工商业发展起来,作坊遍地,依托富裕的工商业,又能出现一批人……到了那时候,无论是平衡朝局,还是改革图强,都会容易太多。”

解缙堪称人杰,徐景昌又说的很直白,他怎么听不明白!

这是要改换朝局,换一批新人上来了啊!

其实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比如在唐代之前,左右天下的是门阀世家,比如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最好的例子。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极大改变了这一状况,寒门开始崛起。

但是终唐一代,科举出来的文官数量少,质量更差,远不能冲击世家大族的地位……而就在这时候,一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掀桌子了。

老子考不上功名,还不能杀出一个功名?

这个狠人就是黄巢!

他从河北砍到了岭南,从山东杀进关中,天南地北折腾一大圈,算是彻底断绝了世家的根基,从物理上毁灭了大族。

随后到了宋代,科举大兴,寒门士人彻底主导天下。

而徐景昌此时提出,鼓励工商业发展,推动新一次的洗牌,听得解缙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他本能感觉到了其中蕴涵的利益之大,如果成功,必定是名垂青史,万古扬名。

这事情值得赌一把!

“定国公,卑职已经明白了……请定国公放心,卑职必定竭尽全力。”

徐景昌脸上含笑,他知道解缙是个聪明人,和聪明人谈话,就是方便。

“解学士,其实那边已经给我透了风,他们需要大幅度提升百官津贴,尤其是在应天的住房,要先解决他们的宅子,然后才能轮到工匠。不然他们就会以风水之说,阻碍此事。”

徐景昌道:“解学士,这笔钱可以出,汉王做生意,不会不懂有买有卖,有舍有得的道理。但是这个彩头,无论如何,我也不想留给那几个人,你身为通政使,也是九卿之一,理当有提出方案的资格……你只要拿出新的方案,我必定全力以赴支持,这份功劳就是你的。”

解缙下意识咽了口吐沫,心跳直接超级翻倍了。

你有多大功劳,未必能获得群臣的认可。

但是你主导了一次增加俸禄,让百官着实多拿了钱,你的地位就会一飞冲天。

通政使这个职位,是个弹性非常大的位置。

徐景昌在的时候,靠着他的身份,加上能折腾的劲儿,徐景昌获得了堪比宰相的权柄。

但是换成了解缙,这位悲哀发现,权势又退回去了,甚至还不如从前了。

六部尚书全都排挤他,旬会他主持不了,征税的权力又都被户部夺走,加上六科廊也不听号令。

解缙除了能跑跑腿,送送奏疏,就没有别的权力了。

说到底,还是资历太低,没人服气。

倘若自己主导了这一次增加俸禄,把事情办得漂亮,百官归心,不说达到徐景昌的高度,至少能和六部尚书掰手腕,获得大九卿该有的地位。

天赐良机就在眼前,岂能坐失良机!

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拼了!

双方迅速达成了一致,解缙告辞,前去准备。

他这个通政使,能不能一飞冲天,就看这一次了。

因此解缙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精力,他首先去拜会了杨溥和黄淮,作为内阁之中,尚存的两位成员,解缙跟他们彼此交心,深谈了一次。

杨溥叹道:“要说起来,我们也都是翰林出身,仰赖天子垂青,入阁之后,才有了一处房产,津贴虽好,但毕竟是官位越高,拿的越多。就拿现在的津贴来说,六部尚书能拿一百八十两,可到了七八品的六科给事中,折成银子,一个月还不到一两,聊胜于无罢了。”

黄淮突然道:“既然这么说,还是给房产划算!”

解缙听完了他们的意见,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既然六科拿的少,这一次就给科道言官一些好处,把他们拉过来!这也是咱们内阁的功劳。”

咱们,内阁!

两位阁臣迅速领会了解缙的意思,没错,是咱们自己人!

内阁决定共同进退,就在双方紧锣密鼓,做着最后部署的时候,时间到了八月底。

这天夜里,皓月当空,一颗赤色大星,宛如鸡卵,划过应天上空,由北至南,看到的军民百姓,不计其数。

天象变化,对于奉天靖难的朱棣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因此翻开永乐实录,隔三差五,就有星象记载,仿佛是老天爷在鼓励自己的儿子一般。

出现大星划破天空,很快就有种种传言,其中最广泛的就是月落星沉,不宜动土。

也就是说,大星落处,不能大兴土木,而这块地方,正是应天城南,聚宝门外。

消息传到了宫里,就连朱棣都被惊动了,他立刻降旨,要求朝臣悉数进宫,同时传旨钦天监,询问情况。

“回陛下的话,臣以为此乃是上天示警,南方秉承火德,我大明正是以火而兴……如果大兴土木,难免坏了国运,还望陛下明察。”

朱棣绷着脸,对于天象之说,他并不相信,可是为了奉天靖难的合法性,他又不能不注意,因此就形成了十分别扭的局面,不能不信,不可不信。

朱棣目光巡视群臣,诸位大人基本都是低头不语,不敢随便开口。

“蹇尚书,你怎么看?”

朱棣最后看向了蹇义。

蹇义身为百官之首,不由得浑身一震,随后道:“陛下,臣不敢妄议天象,只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否宽限些时日,细细查之,然后再做决断?”

蹇天官施展了拖字诀。

朱棣不置可否,又不断看向其他人,他的目光在徐景昌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发现徐景昌无动于衷,然后又看向了其他人。

金殿上死一般的沉寂,此时此刻,解缙只觉得一股气劲儿,正在向后运行,他有种憋不住的冲动。

此时站出来,就是和六部尚书作对,就是代表自己这个通政使,真正自立门户,从此叫板六部,成为朝堂上的一股势力。

当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那些资历深厚,手段强悍的重臣,不会放过自己的,从此之后,明刀暗箭,层出不穷。

该怎么选择,还真是不容易!

正在此刻,朱棣开口了,“大家伙还有没有别的看法,都同意蹇天官的意思吗?”

就在这个瞬间,解缙突然向前一步,“启奏陛下,臣以为蹇尚书所言极是,靖难四年间,曾有逆臣谏言,在城南胡乱动工,破坏风水……臣以为此番天象,正是提醒陛下,要重新梳理,清理乱七八糟的屋舍宅邸,新建街区住宅,安民生,靖天下!”

解缙刚刚说完,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了他的身上……

这个东西造反了!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的姑父叫朱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3章 通政使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