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感性体验,理性认知

3.第三章 感性体验,理性认知

死要面子活受罪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生活中,总有一些爱慕虚荣的人为了面了而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孟子曾经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齐国有一个人,有两个媳妇,共处一室。他每次出去,都等到酒足饭饱以后回来。妻子问他都和什么人在一起吃饭,他大不惭地说和达官贵人一起吃的。妻子告诉小妾说:“丈夫出去,总是吃饱喝足才回来,我问他都和谁一起吃饭,他说全是有钱有势的人,但家里不曾有富贵的人来,我想要偷偷地跟着他看看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晨起来,等丈夫出门后,妻子悄悄地跟在他的后面盯着,看他走遍全城也没有一个人站住和他说话,最后他来到城东边的坟地,走到祭祀的人跟前,向人讨要祭祀剩下的食物,不够,又四处张望到另外祭祀的人家去讨要,这就是他填饱肚子的办法。

妻子看了很生气,回来如实告诉小妾,气愤地说:“丈夫,是我们终身依赖的人,现在竟然这样。”就跟小妾一起骂丈夫,骂完,两人对泣,丈夫不知道,高兴地从外面回来,对妻妾表现出一副高傲的神态。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

面子有时是唬人的面具,光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实,爱面子本身没错,更算不上什么恶行。因为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一种维护,也是人的一种羞耻心理的行为表现。但是物极必反,如果过分注重面子,则容易暴露虚荣、虚伪、贪婪等诸多人性缺憾。面子固然重要,但不必为了没意义的面子让自己受苦遭罪,顺其自然最可贵。

有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搜寻之后,没有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倒霉,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的不巧,请您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自己为了要面子,而实际上往往是丢了面子,丢了面子是小事,但是为了面子而活受罪则实在是不划算的。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人类社会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心。

有一次,王先生和侄女去购物,见着需要的东西,大家都想买。侄女刚参加工作,连吃饭尚还紧张,自然没钱可掏了,王先生亦不想再做冤大头,就没有如昔般积极付账。售货员机警:“一看你就是有钱,有地位,讲义气的人,那点小钱你还在意”一句话噎得王先生半天喘不过气来,尽管要花王先生500多元钱,但为显示自己有面子,也只好把手缓缓地伸向钱包。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王先生一样,就是因为走不出“面子的怪圈”。仔细想想,要这虚荣有何用呢?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为面子穷其一生,最终烦恼一堆。所以说,过分在意面子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是走入面子怪圈而不自知,是一种浪费资源与机会的愚蠢。

一般说来,理性的人,通常都不是为面子而活、为面子所累的人。只有那些唯恐别人瞧不起的,才会端着架子,耀武扬威。面子不是自尊,它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只有那些抛弃虚荣和虚伪面子思想,用平常心来对待名利得失,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过日子的人,不仅自己活得快乐,而且还会出乎意料地赢得成功。所以说,放下面子,就能放弃无谓的虚荣,放弃虚荣的负担。

做事要量力而行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点一点认识自己的过程,所以需要理性地认知自己。人不仅要展自己的潜能,也应该现自身的不能。只有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有“自知之明”。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都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打肿脸充胖子。

三国时候有一个叫王郎的人。有一天他和华歆乘坐一条渡船到另一个地方去,船上带了很多行李,因为公务他们必须要在两天内赶到另一地方。船刚要离岸,这时有一个人摆手要搭船,样子也非常的着急。几近跪拜,王郎就问华歆:“你看我们帮不帮他呢?”华歆沉思片刻说:“我看还是不要带,我们时间紧急,行李又多,两天之内如果赶不到,必受惩罚,增加一个人,船必然行进缓慢。”王郎却说:“我看还是行善带上他吧。”华歆却说:“让他等别的渡船,我们赶快走吧。”此时岸上的人真的跪地求帮忙。王郎于是命令船家赶快让岸边人上来。这人与他们所去的地方正好是同一个地方,由于这里稍微偏一些,很难等到渡船的,此人不得已求助。但由于船小,增加一个人后,行进缓慢,走了一天还没走到一半的路程,这人到是也积极帮忙划船,可是眼看2天就要过去了,再不加快速度肯定要延期了。这时王郎眉头紧锁和华歆商量:“这怎么办呀,真后悔当时没听你的,不然我们肯定到了。不如,让此人下船吧。”华歆摇头:“那不行,你既然让人上船了,为何半途把他扔下,现在天也黑了,况且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根本没有船只,你让那人如何是好?不如把行李扔掉一些吧!“不行,这些行李都精简过了,都是必须要带的。”王郎说,想来想去,他让船家把船靠岸,让搭船人下船,搭船人苦苦求饶,并示意多给些银两,但王郎此时害怕延误受到惩处,毅然把此人赶下了船,任凭搭船人在荒凉的岸边哭嚎。搭船人下去后,船速明显加快,他们终于如期赶到了地点,而华歆因为此事从此和王郎绝交。

帮助人要有理性、量力而行,如果没有能力帮助人,不要轻帮助,否则中途把人害的更深。现实生活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况时常能够遇见,这个时候,就不能脱离现实条件,而是能帮多少算多少。如果帮得不好,不但对被帮者无益,反而对自己有害,违背了初衷。因此,做事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

-位年轻人被分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因这位年轻人刚到校还没有安排授课,他就被抽上了。

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教学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个人,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3个中学连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这位年轻人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这位年轻人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所以,办事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切勿打肿脸充胖子,勉强为之。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以一种理性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冷静的头脑来审视我们的实际况,正确估量我们的实际能力,既不盲从,也不僵化。只有这样,才能既帮助了别人,又不影响到自己。

该低头时就低头

“学会低头”是一种人生智慧。从健康角度说,如果人一辈子总是抬头,永不低头,那可能导致脖子僵硬,使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该低头时就低头,保持身体健康,生活才能加美好。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曾经有人这样问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看了看这个人,微笑着答道:“三尺!”

“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地戳出许多窟窿?”

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越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我们可以从苏格拉底的回答中体会到人生真谛:人应该懂得低头。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历经千门万坎,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是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最会只有被拒之门外的份儿,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低头是一种能力。懂得该低头就低头,就能够巧妙地穿过人生的荆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所迈出的人生路会走得更精彩。

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一个人来接他的班。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觉新。方丈对他们说:“你们俩都要凭自己的真实力量,如果谁能够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于是,他的两个徒弟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自告奋勇地决定第一个爬,于是他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更加小心,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没有一点打算放弃的意念……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为把所有的力气都耗完了,但又无法停下来去休息,最后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方丈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来,他才得以死里逃生。

轮到觉新了,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是不尽人意。觉新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无意间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走下了石头。然后他把衣衫整了整,把身上的泥土也拍了拍,然后一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吃惊,都在猜想着难道觉新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而在这时,方丈默然无语地看着觉新的去向,很有深意地点了点头。

觉新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又穿过一片绿色的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到达了崖顶。当觉新重新站到方丈面前时,众人还以为方丈会痛骂他贪生怕死,不敢挑战困难,更有可能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方丈却微笑着宣布将觉新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很吃惊的样子。觉新向同修们解释:寺后的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一条上山之路便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蜕变,该低头的时候一定要低头!

方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可见,低头,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是审时度势后的一种明智选择。低头,就是为了你迈向前时更能昂挺胸。所以,要攀得更高,走的更远,就先要学会低头。当你昂阔步走向前时,不要忘记低下头,看看你脚下的石头,很可能它会把你绊倒。

“该低头时就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走好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该低头时就低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

在我国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这是众人皆知的。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唐国公李渊(即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怕以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参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不悦,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会死吗?”隋炀帝接着问道。

王氏把这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感到事态严重,所以就更加谨慎了。他清楚自己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现在起事又时机不成熟,就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机会。于是,他故意广收贿赂,使自己的名声败坏,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后,对他的警惕果然放松了不少。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些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所杀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又从何说起?

“该低头时就低头”,这并不是人们所说逆来顺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压迫,而是你我具有了对世态炎凉的感知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做人“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擦系数降至最低,这是做人的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抱怨只会令你更疲惫

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来就不会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才是家常便饭。这是现实,你必须承认,所以你不要抱怨。

抱怨生活,只能让自己意志消沉,沮丧,心灰意冷,甘为庸碌,最终迷失自我。只有不畏惧生活中的不平和磨难,在生活中历练自己,促使自己成长和成熟,羽翅丰满,才能在广阔的天空翱翔,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常常抱怨的人,其实是不热爱生活的人,或者说是不理解生活的人。生活是需要你理解的。你不理解生活,你就会常常有愤愤不平的感觉,你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你就会牢骚满腹的感觉,你就会觉得运气不佳的感觉。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们的,社会欠他们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们总会说生活过的很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除了眼前的短利以外,很多时候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恶化。如果抱怨上了瘾,不但人见人厌,自己也整天不耐烦。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他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请不要抱怨,抱怨只会令你更疲惫。

有这样一个故事:比尔生活在城市里,但是生活即使舒适,但有时仍感觉缺少事做;即使忙碌,但也觉得空虚;有快乐,也有彷徨,有希望,也有失望,总是难得如意。因此寻访乡野成了他解决烦恼的一种途径,乡间正直丰收季节,田垄上堆着稻子,农人提着镰刀,松松斗笠,用毛巾擦着汗,嬉笑地走向冒着炊烟的家。比尔和一老者在树下搭讪,老者淳朴而友善。老者说:“我们感觉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够适应田间的生活,而且喜欢它。我很乐观,我对生活不曾抱怨过,我吃自己种得蔬菜和水果,觉得那是世上最好的食物。”比尔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尽管失意太多,尽管生活给我们太多的不如意,可这些不确定因素即使我们抱怨也是改变不了的。抱怨生活只是弱者失败的借口。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永远不要抱怨生活,因为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谁!只有我们用平凡的心去面对所给我们的不如意,心中的乌云才会慢慢散开。而抱怨永远只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用放大镜看你的弱点

人就有不足之处,每个人都不会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去面对,怎么样和自己的弱点好好相处,用一种什么样的心和心态来面对它。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过去两年,因为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水,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挑水夫为破桶子感到难过,他充满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当我从溪边挑水过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说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正确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有一个10岁的美国小男孩里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里维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师傅,开始学习柔道。3个月里,师傅只教了一招,里维有点弄不明白。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里维参加比赛。里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对手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里维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

就这样,里维稀里糊涂地进入决赛。决赛的对手比里维高大、强壮许多,似乎更有经验。有一段时间,里维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里维会受伤,叫了暂停,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比赛重新开始,对手放松了戒备,里维立刻使出自己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方,赢了比赛,夺得冠军。

回家的路上,里维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细节。里维鼓起勇气道出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凭一招就能赢得冠军?”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所以,里维最大的劣势变成自己最大的优势。

其实,你所认同的劣势或缺点,都只是你没有信心的借口,就算你拥有最好的竞争条件,如果缺乏自信,也会变成阻碍前进的劣势。

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悲观失望,受到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而如果与别人相比,身体上有某种缺陷,则更是绝望不已,破罐子破摔,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了一大截,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了,只能坐以待毙了。其实,无论是弱点也好,缺陷也好,都不是成功的障碍,只是缺乏自信者的借口而已。

哲学家尼采认为,优秀杰出的人“不仅能忍人所不能忍,并且乐于进行这种挑战”。一些社会学家曾对许多身体有缺陷的成功者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些成功者,正是因为某种缺陷激了他们的潜能。威廉·詹姆士曾说:“我们最大的弱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这也就是说,缺陷不仅不是障碍,还有可能成为激事业成功的动力。弥尔顿如果不是失去视力,可能就写不出那样精彩的诗篇;贝多芬则可能就是因为耳聋才得以完成更动人的音乐作品;而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可能就难以创作出不朽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因为本身命运悲惨,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动人小说。

所以说,即使你有什么弱点,有什么缺陷,也不能因此丧失自信心,因为这些都不是你成功的障碍。只要你有志气,有决心,你完全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可以把你最弱的地方转化为最强的部分。

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

不要认为你在别人心中很重要,重要只是对自己而。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很重要,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世界不会因为缺少了我们而变得有所不同,我们只不过是假想自己很重要而已。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很是自傲,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很重要,好像觉得世上没有了他就少了什么。可是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看法。一次家庭聚会,有几十个人,到了吃饭时间,他故意把自己藏在餐厅的柜子里,好让别人都来找他时,给别人一个突然的惊喜。可是意外生了,由于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都只注意到临近的人,直到用完餐为止,居然没有一个人现少了他,他实在是憋不住了,从柜子里跑了出来,一副很沮丧的样子。从此,他知道了: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迷失在这个错误的感觉中,自以为自己很重要,但实际上,在别人眼里却是微乎其微的。在芸芸众生之中,你只是一个名字、一个过客、一个无关痛痒的陌生人。别以为自己能对别人有多大的影响,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多大的改变。没有你的微笑,世界照样美好。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着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塔金顿声名显鼎盛时期,他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的贵宾参加了展览会。期间,有两个可爱的十六七岁的小女孩来到我面前,虔诚地向我素要签名。

“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我其实知道他们不会拒绝,我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着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小女孩们果然爽快地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当然她们的兴奋也使我备感欣慰。

一个女孩将她非常精致的笔记本递给我,我取出铅笔,潇洒自如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我的名字。女孩看过我的签名后,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看了看我,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负地告诉她,“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的获得者。”

小女孩将头转向另外一个女孩,耸耸肩说道:“玛丽,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负和骄傲瞬间化为泡影。从此以后,我都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无论自己多么出色,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的确如此,在生活中,我们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也许在某些人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我们千万别自以为是,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要,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便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有许多人都和这位年轻人一样,总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以为自己很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这不过是自以为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否则会让你大失所望。地球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停止转动,四季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持恒不变。所以,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

战胜了自我就能征服一切

一生中,我们可能战胜过很多人,可我们却经常被自己打败。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难的产生都源自你的心中,当你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全部是自己制造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克服它,征服一切。

有一位作家曾着书写道:“有些人在人生道路上跌倒时,他们只会把自己埋在香烟里,泡在烈酒里。他们认为,这样他们的心就可以不痛。这非但丝毫不能带走他们的悲痛,反而像一把匕,刺进他们的心脏,把他们的锐气一点一点地挖光,让他们好久好久都爬不起来。”于是他们放弃了机遇,放弃了挑战,也放弃了自己,因为他们太在意曾经的失败和痛苦。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永远战胜不了自己。其实,人在逆境中先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别人。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战胜了自己,就能顶住外来的压力,成就自己。

威廉·怀拉是美国前职业棒球明星,40岁时因体力不济而告别体坛另找出路。他琢磨着,凭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人事部经理拒绝道:“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无法录用。”

面对冷遇,怀拉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决心像当年初涉棒球领域那样从头开始。先是学会“笑”。由于天天要在客厅里放开声音笑上几百次,邻居产生误解:失业对他刺激太大,他神经出了问题。为了不干扰邻居,他只好把自己关进厕所里练习。

过了一个月,怀拉跑去见经理,当场展开笑脸。然而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不行!笑得不够。”

怀拉生来就有一种犟脾气,他回到家里继续苦练起来。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对方惊叹道:“怀拉先生,一段时日不见,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听完熟人的评论,怀拉充满信心地再次去拜见经理,笑得很开心。

“您的笑有点意思了。”经理指出,“然而还不是真正自内心的那一种。”

怀拉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被保险公司录用。这位昔日棒球明星严肃冷漠的脸庞上,绽放出自内心的婴儿般的笑容。那笑容是那样天真无邪,那样讨人喜欢,令顾客无法抗拒。就是靠这张并非天生而是苦练出来的笑脸,怀拉成了全美推销保险的高手,年收入突破百万美元。

人生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从而达到新的目标的过程。人生要想精彩就要无数次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觉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

李平曾是某县城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后来,停薪留职来到北京“淘金”,找了近一个月的工作仍未果后,他心里就萌生了打道回府的念头。准备去买火车票的时候,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该报刊招一名文字编辑的启事,想到自己以前曾表过近百篇作品,就想去试一试。

招聘那天,应聘者多达二十多人。大多数人手里拿的都是本科毕业证,甚至还有两位是文学硕士。李平看着自己手里的自考专科文凭,退堂鼓的棒槌在心里举起了好几次。但想起转了两次车,大老远来此应聘一次很不容易,觉得更不应该主动放弃机会,才没有把心中的那面鼓敲响。

笔试的内容是在半小时内修改好一篇千字文。这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面对众多的高手,李平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半个小时后,笔试结果就出来了,李平的成绩是最好的。他幸运地当了一名梦寐以求的编辑。

几年以后,李平仍常常在想,如果那次招聘,他被别人手中的文凭吓跑了,也许此生就与编辑无缘了。

生活中不泛此事。许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困难面前,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走向了成功的巅峰。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战胜自我是生命的要求。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慵懒自私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努力创造,全力拼搏,不断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认清自己蕴藏的潜在能力

在很久以前,一切的人都有神力。可是人们滥用他们的神力,所以造物主决定剥夺人类所拥有的神力,并把它藏在一个不容易被掘的地方。那么,究竟要将这个神力潜藏在什么地方呢?

造物主将众神召唤到一起议讨论这个问题,众神建议说:把神力潜藏在陆地上的某处。造物主摇头否决了这项提议,他说:“不,这太轻易了。一定会有人挖遍整个陆地找到它的。”

“即便这样,不如把它藏到海底深处。”众神又说。

但是被造物主再次否决了,“不,因为人们迟早也会搜遍海底的每一个角落。”他说。

诸神实在不能找出一个能够避开人类的地方。

造物主想了想说:“那我们就把神力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吧,因为那是他们唯一想不到去寻找的地方。”

从那之后,人们寻遍陆地与海底的每个角落,去寻找那就在自己内心的能量。

可见,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巨大的潜能,如同一座蕴藏丰富的金矿,等待着我们去开。

下面一个故事能很好的揭示了潜能的力量。

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鸡和小鹰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内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觉胸膛里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

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力量和天性。它展开了双翅,飞升到一座矮山的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现了伟大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而已。我既不是鸡,也不是只鹰。我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平凡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就是一般人不能成功的问题所在了,因为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把自己钉在我们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正如托尔斯泰曾说“大多数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的确如此。多数人实际上很少思考:我们如果不把自己的能力激出来,那么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呢?

其实,每个人都具有相当大的潜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勇于挑战极限,你的潜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挥。

玛丽是美国圣保罗市的缝纫机推销员,每月平均保持销售15台的纪录,这一纪录一直使她备感骄傲。有一天,玛丽在鱼市上向一位中年人推销,却遭到呵斥,并警告说如果她再不离去,就要把水泼到她身上。玛丽并未介意,还想继续同他讲话,但做梦也想不到的是,那位中年人竟然真把整桶的水毫不客气地倒向了她,使她当众成了一个落汤鸡。受到这种羞辱,她不禁泪珠滚滚。”我何必要接受这种耻辱?即使我不做缝纫机的推销工作,丈夫的收入也足够养活一家人。在外抛头露面,还碰到这种惹人笑话的事……我……再也不干推销员了!”

玛丽下定了决心。但是,她回家之后就冷静了下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在这种耻辱的面前退却,一股不服输的念头油然而生。经过数天的思考,她终于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我在公司一直是推销冠军,也许,这个工作就是我的天职,很可能是上帝有意的安排。如果我就此停止推销工作,这一生必定死都要受这次失败和耻辱感的缠绕,永远不得安宁。好吧,我绝不为这次事件而气馁,我要一直雏持冠军宝座到四个孩子大学毕业。”此后,玛丽以鱼市上的失败为新的起点,创造了连续15年推销成绩第一的佳绩。在美国的任何行业,至今还没有一个推销员,改写这一在自己的公司守住15年冠军宝座的纪录。正是因为玛丽激了自己的能力,不向失败低头,才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激人的潜能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能力和聪明才智充分的挥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充分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的人生!

模仿他人就会失去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法取代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身上同样散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所以我们没必要盲目地模仿别人,而应时刻秉持自我本色,挥最好的自己。

很久以前,有一只麻雀总想学习孔雀走路的样子。它觉得孔雀的走路时显得很高贵,特别是当孔雀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时,那开屏的样子是多么漂亮啊!“我也要像这个样子,孔雀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麻雀想,“那时候,所有的鸟都会羡慕我、赞美我的。”

于是,麻雀开始模仿孔雀的样子,它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可是这些做法是那么的不合事宜,当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时,它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疼得不得了。最糟的是,其他的鸟类都嘲笑它。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这实在太难受了!我不想再学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想象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麻雀再没法子走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外,再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麻雀只会跳不会走的原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但却总是容易忽视自己的长处,而看到别人的长处。结果就像那只麻雀一样,自己的长处得不到挥,在模仿别人长处的过程中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像麻雀一样的人。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人,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王羲之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头踏实。

那么,究竟谁更高明呢?两个人谁都不服谁。

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

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

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这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味地模仿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甚至会失去自己本来的优势。

模仿别人自己很容易毁了自己。基尔凯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模仿别人,便是扼杀自己。不论好坏,你都必须保持本色,自己的本色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迹,也是上苍给每个人最好的恩赐。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着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是和她对自己价值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开的。

为了生存,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想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没办法,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况下,许多演员都对导演听计从。可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型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更有魅力呢。如果我们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无道理的,因为我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的本来的样子。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

“我愿意保持我的本来面目。”

正是由于罗兰的坚持,使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她并且欣赏她。

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人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的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她主演的《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金像奖。

成功者走过的路,通常都不适合其他人跟着重新再走。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不能为别人所仿效和重复的经历。与其一味地模仿别人,还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别人来羡慕你!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顺其自然中充分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三章 感性体验,理性认知

%